李政隆 台灣史研究室
李政隆 台灣史研究室
李政隆 台灣史研究室
李政隆 台灣史研究室
李政隆 台灣史研究室
李政隆 台灣史研究室
Toggle navigation
李政隆 台灣史研究室
:::
主選單
線上書籍
影音播放
登入
登入
帳號
密碼
登入
:::
所有書籍
「第七章 兩蔣統治時期」目錄
MarkDown
3-1 臺灣「金銀島」
1. 中國淪陷
1-1 中山艦事件
1-2 四一二事件
1-3 反共明星
1-4 打倒新軍閥
1-5 中原大戰
2. 蔣介石的特務組織
2-1 財政部長宋子文
2-2 蔣介石特務組織
2-3 五次剿共
2-4 日本之侵略&西安事變
2-5 對日抗戰
2-6 貪腐的蔣宋孔家族
2-7 共產黨興起
3. 臺灣接收
3-1 臺灣「金銀島」
3-2 被出賣的臺灣
3-3 財產接收
3-4 臺灣工業破壞
3-5 整肅臺灣舊勢力
3-6 二二八前夕的臺灣
4. 二二八事件
4-1 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
4-2 國民黨重施故技
4-3 「三十二條要求」
4-4 臺灣黑名單
4-5 臺灣共產黨
4-6 撒退前的臺灣
4-7 蔣介石當選總統
5. 中國國民黨軍事失敗
5-1 頒佈戒嚴令
5-2 蔣介石盜取黃金
5-3 黃金運送
6. 蔣介石來臺
6-1 蔣經國的政工班
6-2 美援臺灣
6-3 韓戰爆發
6-4 美軍司令麥克阿瑟
7. 兩蔣統治體制
7-1 臺灣地方自治綱要
7-2 三七五減租
7-3 懲治叛亂條例
7-4 中美共同防禦條約
7-5 八二三砲戰與白團
7-6 整肅吳國楨
7-7 孫立人兵變
7-8 國家安全局
7-9 海外台獨組織
7-10 《自由中國》
7-11 臺灣大眾幸福黨
7-12 共同安全法
8. 蔣經國統治下的臺灣
8-1 臺灣的經濟成長
8-2 臺灣新興的中小企業
8-3 蔣經國接班
8-4 紅葉少棒隊
8-5 臺灣退出聯合國
8-6 臺灣「增額選舉」
9. 臺灣黨外運動
9-1 新一代黨外
9-2 中壢事件
9-3 美麗島事件
10. 臺灣地方派系與黑金
10-1 臺灣北部地方派系
10-2 臺灣南部地方派系
10-3 屏東與高雄市地方派系
11. 臺灣本土文化
11-1 外來的中華文化
11-2 兩蔣後期臺灣文化
11-3 臺灣宗教迫害
11-4 蔣介石逝世
12. 繼任的蔣經國
12-1 臺灣關係法
12-2 作票的國民黨
12-3 臺灣工商業發展的障礙
12-4 黨營事業
12-5 獨裁蔣經國
12-6 美國「江南案」
13. 變革的蔣經國
13-1 黨外三君子
13-2 臺灣環保運動
13-3 臺灣民主進步黨
13-4 解除戒嚴
13-5 臺灣人蔣經國
3-3 財產接收
第七章 兩蔣統治時期 ========== 接收前臺灣,依美國在臺副領事柯喬治(George H. Kerr)根據實際參與移交的日本經濟學家說明臺灣非常富裕,雖然臺灣在戰爭中準備長期對美抗戰而緊衣縮食,百姓生活辛苦,但儲存物資非常多。依他看法治理臺灣根本不需救濟,只要懂得如何復原即可。他在《被出賣的臺灣》書中曾如此描述被接收時的臺灣。 日本移交給國民政府的公私財產,以戰前成本為基準計算,非軍事物質超過 10億美元。日本陸海軍分別囤積送往南洋的大量糧食、衣服和藥物,因美軍轟炸不得不暫存臺灣,市價超過 20億美元。(一七三 124頁)此外,日本陸軍曾為長期困戰囤積 20萬人部隊2年糧食,囤積的軍火及彈藥價值不計其數。臺灣各港口也囤積運往日本的大量糧食,這些在陳儀來後即被運走。(一七三 125頁) 臺灣倉庫存有大量貴重工業原料及產品,根據專家估計,這些儲料足可維持臺灣工業運轉三年,若加以適當管理,臺灣經濟很快就能恢復原有生產能力。雖然日本人警告說這些是臺灣復原資本,但他們卻要日本人不要多管閒事。 煤礦和年產150萬噸糖的製糖工業,是臺灣工業化指標,許多囤積等待運往日本提煉的糖因宋子文命令不見了,反是香港報導約15萬噸到60萬噸的糖存放私人倉庫。臺灣糖產在肥料缺乏,許多機械被破壞,年產量回到日本據臺前不足 3萬頓景況。至於年產300萬噸的煤,因上海冬天需煤大價格高,陳儀遂以操控和壟斷等卑劣手段,以極低價格搜括而去。 臺灣接收的物資列入記錄又不見的比比皆是,其中顯著的,移交 42萬 3千噸的樟腦只有4百噸留在臺灣提煉,其他存在香港私人倉庫。 350萬箱火柴移交後,臺灣出現沒有火柴可用的火柴荒。在當時移交者追問下為掩飾運往中國窘境,偽稱「缺乏交通運輸」前半年只能分發 1,473箱。最大宗的接收乃是鴉片、古柯鹼和嗎啡成品,日本在戰前聯合中國黑幫販賣鴉片、嗎啡和古柯鹼十分有名。 20年(
1931
)海洛因泛濫時國際聯盟提出海洛因只能嚴格限制為醫療用品,當時財政部長宋子文發表他的財務政策說:「實際的鴉片政策是不能禁止的。因此中國已經派遣官員到臺灣。考察日本的鴉片政策:在政府的專賣之下,有限制的出售。」(一三七 422頁) 臺灣因大量生產麻醉品遭國際聯盟和臺人反對後,24年(
1935
)起即不再公佈積存量,當時積存量為 4,250公噸精製古柯鹼、 125公噸粗製品,以及 606公噸的嗎啡粗製品。10年後陳儀卻宣稱只移交 9,720磅,僅夠臺灣和南京醫療使用。 38年(
1949
)聯合國報告卻說,日本投降後中國就不再向聯合國提出麻醉品儲存、製造和使用報告了(一七三 129頁)。 令人痛心的是,當時美軍顧問團在臺,且麥克阿瑟對敗戰後日本仁義,使日人更堅定按規矩點交,不料卻妨害想在移交前動手腳的重慶當局,他們便向一向聽命蔣介石的魏德邁指控說:「他們袒護日本人。」 於是魏德邁命令他們只負責遣返日人,不再是真正的「顧問團」,使他們不能插手這種腐敗的接收。
:::
會員登入
帳號
密碼
記住我
登入
主選單
首頁
線上書籍
影音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