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政隆 台灣史研究室
李政隆 台灣史研究室
李政隆 台灣史研究室
李政隆 台灣史研究室
李政隆 台灣史研究室
李政隆 台灣史研究室
Toggle navigation
李政隆 台灣史研究室
:::
主選單
線上書籍
影音播放
登入
登入
帳號
密碼
登入
:::
所有書籍
「第七章 兩蔣統治時期」目錄
MarkDown
4-1 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
1. 中國淪陷
1-1 中山艦事件
1-2 四一二事件
1-3 反共明星
1-4 打倒新軍閥
1-5 中原大戰
2. 蔣介石的特務組織
2-1 財政部長宋子文
2-2 蔣介石特務組織
2-3 五次剿共
2-4 日本之侵略&西安事變
2-5 對日抗戰
2-6 貪腐的蔣宋孔家族
2-7 共產黨興起
3. 臺灣接收
3-1 臺灣「金銀島」
3-2 被出賣的臺灣
3-3 財產接收
3-4 臺灣工業破壞
3-5 整肅臺灣舊勢力
3-6 二二八前夕的臺灣
4. 二二八事件
4-1 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
4-2 國民黨重施故技
4-3 「三十二條要求」
4-4 臺灣黑名單
4-5 臺灣共產黨
4-6 撒退前的臺灣
4-7 蔣介石當選總統
5. 中國國民黨軍事失敗
5-1 頒佈戒嚴令
5-2 蔣介石盜取黃金
5-3 黃金運送
6. 蔣介石來臺
6-1 蔣經國的政工班
6-2 美援臺灣
6-3 韓戰爆發
6-4 美軍司令麥克阿瑟
7. 兩蔣統治體制
7-1 臺灣地方自治綱要
7-2 三七五減租
7-3 懲治叛亂條例
7-4 中美共同防禦條約
7-5 八二三砲戰與白團
7-6 整肅吳國楨
7-7 孫立人兵變
7-8 國家安全局
7-9 海外台獨組織
7-10 《自由中國》
7-11 臺灣大眾幸福黨
7-12 共同安全法
8. 蔣經國統治下的臺灣
8-1 臺灣的經濟成長
8-2 臺灣新興的中小企業
8-3 蔣經國接班
8-4 紅葉少棒隊
8-5 臺灣退出聯合國
8-6 臺灣「增額選舉」
9. 臺灣黨外運動
9-1 新一代黨外
9-2 中壢事件
9-3 美麗島事件
10. 臺灣地方派系與黑金
10-1 臺灣北部地方派系
10-2 臺灣南部地方派系
10-3 屏東與高雄市地方派系
11. 臺灣本土文化
11-1 外來的中華文化
11-2 兩蔣後期臺灣文化
11-3 臺灣宗教迫害
11-4 蔣介石逝世
12. 繼任的蔣經國
12-1 臺灣關係法
12-2 作票的國民黨
12-3 臺灣工商業發展的障礙
12-4 黨營事業
12-5 獨裁蔣經國
12-6 美國「江南案」
13. 變革的蔣經國
13-1 黨外三君子
13-2 臺灣環保運動
13-3 臺灣民主進步黨
13-4 解除戒嚴
13-5 臺灣人蔣經國
4-3 「三十二條要求」
第七章 兩蔣統治時期 ========== 現在他們又要聯合起來重施故技,因軍力不足, 3月 2日接受臺灣人代表提議,答應政治協商不派軍隊來臺北。答應學生自願團體,配合市長及市警局的青年團維持社會秩序。答應重新擬妥基本改革,在 3月 10日前提出研議。而且,對中山堂召開的「二二八處理委員會」,陳儀要求「委員會」要有商會、工會、學生團體、社團、及臺灣政治重建協會等重要代表與會,企圖一網打盡的意圖甚明。不料,當晚就被發現陳儀背信,南部派來軍隊因新竹市民機警破壞鐵軌,被阻隔在新竹。 3月 3日台北市「二二八處理委員會」派出代表到美國領事館請願,要求糾正不實報導。警備總司令柯遠芬則答應委員會七點要求,除恢復交通、撤出部隊,答應處罰擾亂秩序的軍人,更強調不調兵北上。二二八受害最大的「忠義服務隊」在該日成立。這個服務隊,原是熱心青年和學生為維持社會秩序組成,不料部份人士為 CC派滲透,成為兩邊破壞日後「處理委員會」被指責把柄。 3月 4日因應全臺不滿情勢高漲,臺北中山堂聚集 1千多人,聆聽委員會與政府代表討論,同意各地普設處理委員會分會,由議會及傑出人才選出維持社會秩序。要求解除街上士兵武裝。更重要是向中國政府解釋「臺灣人民只是要求省行政公署的改革,別無其他用意。」(一七三 270頁)這天臺灣上空,出現蔣介石簽名空投,允諾起義者停止抵抗則不採取鎮壓的傳單。 臺中「處理委員會」在林獻堂、莊遂性策劃下,拒絕讓共產黨謝雪紅等 200多人的「二七部隊」參與,以日軍臺灣人最高軍階「大尉」的吳振武替代。謝雪紅更在 3月 11日晚被要求離開。「二二八事件」發生時,嚴家淦適在臺中一直受林獻堂保護,這也使得臺中在二二八事件中傷亡最少,未像嘉義、基隆和高雄遭到致命屠殺。然而注意的是 3月 4日中國表面派遣監察委員楊功亮來臺調查,實際卻是掩飾援軍來臺,陳儀也表現無比合作,說他已命令所有憲兵及警察不可攜帶武器,因此學生們也不可持有武器。(一七三 272頁)臺北、基隆等地因此解除武裝,都是後來被屠殺毫無抵抗原因。 3月 5日在臺北市長游彌堅請託下,中山堂集合許多青年。這個由民報記者蔣時欽主持的臺灣省自治青年同盟,仍在訴說中央德政,呼籲台人發揮守法精神。同時蔣渭川也上臺演講,雖說要打倒舞弊官僚,但也一再強調擁護中央政府。就在大家爭論中,時間對陳儀有利,他一面對各地「處理委員會」虛以委蛇,一面向蔣介石請求調兵。 在台灣首先發動屠殺行動就是被稱為「高雄屠夫」的高雄要塞司令彭孟緝。 由於高雄「處理委員會」及「總指揮部」佔領市內政府機關,看管 700餘名官員,彭孟緝下達格殺令,令 1個連分坐 4卡車,以 7、8挺機槍沿街掃射。 3月 6日對到要塞談判的 5位代表,當場格殺了林界、涂光明和曾鳳鳴,扣留議長彭清靠,趕走市長黃仲圖,趁市民不備衝下要塞屠殺聚集在市府等待談判的 300多位地方士紳。 3月 6日到處流傳陳儀不顧聲明從中國引進軍隊,中國沿海廣播亦是如此警告臺灣朋友,說報復的武力已經集結完成。 有些委員也發現了,他們並非集結力量抵抗,反而是否認處理委員會所做的建議及行動(一七三 285頁)。 台灣大多數人對陳儀聲明仍是深信不已。
:::
會員登入
帳號
密碼
記住我
登入
主選單
首頁
線上書籍
影音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