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政隆 台灣史研究室
李政隆 台灣史研究室
李政隆 台灣史研究室
李政隆 台灣史研究室
李政隆 台灣史研究室
李政隆 台灣史研究室
Toggle navigation
李政隆 台灣史研究室
:::
主選單
線上書籍
影音播放
登入
登入
帳號
密碼
登入
:::
所有書籍
「第七章 兩蔣統治時期」目錄
MarkDown
4-7 蔣介石當選總統
1. 中國淪陷
1-1 中山艦事件
1-2 四一二事件
1-3 反共明星
1-4 打倒新軍閥
1-5 中原大戰
2. 蔣介石的特務組織
2-1 財政部長宋子文
2-2 蔣介石特務組織
2-3 五次剿共
2-4 日本之侵略&西安事變
2-5 對日抗戰
2-6 貪腐的蔣宋孔家族
2-7 共產黨興起
3. 臺灣接收
3-1 臺灣「金銀島」
3-2 被出賣的臺灣
3-3 財產接收
3-4 臺灣工業破壞
3-5 整肅臺灣舊勢力
3-6 二二八前夕的臺灣
4. 二二八事件
4-1 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
4-2 國民黨重施故技
4-3 「三十二條要求」
4-4 臺灣黑名單
4-5 臺灣共產黨
4-6 撒退前的臺灣
4-7 蔣介石當選總統
5. 中國國民黨軍事失敗
5-1 頒佈戒嚴令
5-2 蔣介石盜取黃金
5-3 黃金運送
6. 蔣介石來臺
6-1 蔣經國的政工班
6-2 美援臺灣
6-3 韓戰爆發
6-4 美軍司令麥克阿瑟
7. 兩蔣統治體制
7-1 臺灣地方自治綱要
7-2 三七五減租
7-3 懲治叛亂條例
7-4 中美共同防禦條約
7-5 八二三砲戰與白團
7-6 整肅吳國楨
7-7 孫立人兵變
7-8 國家安全局
7-9 海外台獨組織
7-10 《自由中國》
7-11 臺灣大眾幸福黨
7-12 共同安全法
8. 蔣經國統治下的臺灣
8-1 臺灣的經濟成長
8-2 臺灣新興的中小企業
8-3 蔣經國接班
8-4 紅葉少棒隊
8-5 臺灣退出聯合國
8-6 臺灣「增額選舉」
9. 臺灣黨外運動
9-1 新一代黨外
9-2 中壢事件
9-3 美麗島事件
10. 臺灣地方派系與黑金
10-1 臺灣北部地方派系
10-2 臺灣南部地方派系
10-3 屏東與高雄市地方派系
11. 臺灣本土文化
11-1 外來的中華文化
11-2 兩蔣後期臺灣文化
11-3 臺灣宗教迫害
11-4 蔣介石逝世
12. 繼任的蔣經國
12-1 臺灣關係法
12-2 作票的國民黨
12-3 臺灣工商業發展的障礙
12-4 黨營事業
12-5 獨裁蔣經國
12-6 美國「江南案」
13. 變革的蔣經國
13-1 黨外三君子
13-2 臺灣環保運動
13-3 臺灣民主進步黨
13-4 解除戒嚴
13-5 臺灣人蔣經國
5-1 頒佈戒嚴令
第七章 兩蔣統治時期 ========== 蔣介石不只經濟失敗,軍事也失敗,誠如徐詠平在《陳布雷先生傳》敘述的:
「 1月 9日,瀋陽淪陷,以後東北漸失,華北震動。 3月,山東、河南激戰。 4月,陝北匪軍南犯。 5月,泰安失陷。 6月,開封失陷。 7月,襄陽失陷。 8月,東北匪軍進犯熱河。 9月,濟南失陷。 10月,長春失陷。 11月,徐蚌會戰開始。 11月1日物價管制解凍,金圓券崩潰,物價狂漲。 失敗主義到處流行,和談空氣極為濃厚。 北國冰天雪地,平津危殆;南京秋高氣爽,京滬交通混亂。」
(二四二 705頁) 美國援助蔣介石的武器設備,因蔣介石政府腐敗最後全淪為共產黨接收。為向反共的美國國會交待, 8月 5日美國國務院發表轟動一時的《中國關係白皮書》,說明「失去中國」並非美國不援助而是蔣介石政權的過份無能和腐敗。而蔣介石似乎已預知中國即將淪陷,該年 9月 22日即令國防副部長到上海,將聯合國救濟總署及美國儲存在倉庫的巨額物質,拆除後的上海工廠,開始轉運臺灣(一七三 351頁)。 為使臺灣免於受中國金圓券捲起的經濟風暴拖累,命令金圓券不適用臺灣,臺灣另外發行鈔票,且為收拾中國殘局,11月28日美國冷淡氣氛中,蔣宋美齡銜命赴美尋求援助。 12月 29日任命在臺養病的陳誠為臺灣省主席,蔣經國為臺灣省黨部主任委員,做為撤臺前準備。這位與蔣介石同鄉,保定軍校畢業,黃埔軍校教官的陳誠,在蔣介石保薦下,成為贛軍第11師師長。 19年(
1930
)中原大戰因戰功擴編為第 18軍。 27年(
1938
)蔣介石在重慶以「復興社」和「CC派」部份班底,組織「三民主義青年團」,陳誠出任書記長,並出任「中央訓練團」教育長,成為蔣介石手邊除 CC派、復興社,第三個特務勢力團體。 抗戰勝利,蔣介石為打擊非嫡系部隊,任命陳誠為中央軍事改組委員會主任,開始採用混編和編遣手法消滅非嫡系部隊,且暗中培植勢力,不僅引起嫡系不滿,也引起非嫡系不滿。形成被編遣部隊,集體到南京「哭陵」的投共事件。同時為遣散淪陷區偽軍,也造成日軍訓練的四十萬關東軍集體投共。 後來蔣介石又任命他為東北行轅主任,他以嚴厲壓制,結果造成東北將領不滿,對其命令採消極不合作方式。 加上抗戰後,他主張與共產黨「分疆而治」,他說:
「我們在勝利後,需要解決的問題太多了,沒有能力再去為東北費心思。 所以我主張以長城為界,共產黨以東北、內蒙為主,山海關以內歸我們控制。」
(二○二 366頁) 結果是造成整個東北淪陷。 陳誠就任時,中國不穩定帶來美國憂慮,深怕控制東南亞海口的臺灣,落入共產黨之手, 37年(
1948
) 12月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第37號檔案記戴:
「臺灣、澎湖各島之形勢,關係日本與馬來半島之航路,亦控制菲律賓與琉球之交通, 如果臺灣落入不友好國家之手,美國在遠東地位將受嚴重損害。故美國無論如何, 應不惜一切方法,使其永遠屬於對美友好之政權。」
(二四二 267頁) 美國對臺灣評估,唯恐中國不保臺灣也不保,考慮讓臺灣獨立或由聯合國託管。為使臺灣獨立, 38年(
1949
) 2月美國派遣大使館參事莫成德(Livington T. Merchant)來臺,企圖拉攏陳誠、孫立人割據臺灣,但為陳誠等拒絕(二三八 268頁)。 臺灣此時能領導獨立人才,已在二二八事件中消滅殆盡,非短期能培養,故評估結果,在 3月檔案記載:「臺灣人民對政府誠有不滿之情愫,但臺獨無堅固之組織與共戴之領袖,不足以成大事。 是則欲使臺灣免入共產黨之手,惟有向聯合國要求託管之一法。」(二三八 267頁) 這是當時美國對臺政策。 二二八事件無睹臺灣人的悲慘,向其求助,卻以「臺灣為中國一部份」回絕的美國,終改變其態度。
:::
會員登入
帳號
密碼
記住我
登入
主選單
首頁
線上書籍
影音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