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政隆 台灣史研究室
李政隆 台灣史研究室
李政隆 台灣史研究室
李政隆 台灣史研究室
李政隆 台灣史研究室
李政隆 台灣史研究室
Toggle navigation
李政隆 台灣史研究室
:::
主選單
線上書籍
影音播放
登入
登入
帳號
密碼
登入
:::
所有書籍
「第七章 兩蔣統治時期」目錄
MarkDown
11-2 兩蔣後期臺灣文化
1. 中國淪陷
1-1 中山艦事件
1-2 四一二事件
1-3 反共明星
1-4 打倒新軍閥
1-5 中原大戰
2. 蔣介石的特務組織
2-1 財政部長宋子文
2-2 蔣介石特務組織
2-3 五次剿共
2-4 日本之侵略&西安事變
2-5 對日抗戰
2-6 貪腐的蔣宋孔家族
2-7 共產黨興起
3. 臺灣接收
3-1 臺灣「金銀島」
3-2 被出賣的臺灣
3-3 財產接收
3-4 臺灣工業破壞
3-5 整肅臺灣舊勢力
3-6 二二八前夕的臺灣
4. 二二八事件
4-1 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
4-2 國民黨重施故技
4-3 「三十二條要求」
4-4 臺灣黑名單
4-5 臺灣共產黨
4-6 撒退前的臺灣
4-7 蔣介石當選總統
5. 中國國民黨軍事失敗
5-1 頒佈戒嚴令
5-2 蔣介石盜取黃金
5-3 黃金運送
6. 蔣介石來臺
6-1 蔣經國的政工班
6-2 美援臺灣
6-3 韓戰爆發
6-4 美軍司令麥克阿瑟
7. 兩蔣統治體制
7-1 臺灣地方自治綱要
7-2 三七五減租
7-3 懲治叛亂條例
7-4 中美共同防禦條約
7-5 八二三砲戰與白團
7-6 整肅吳國楨
7-7 孫立人兵變
7-8 國家安全局
7-9 海外台獨組織
7-10 《自由中國》
7-11 臺灣大眾幸福黨
7-12 共同安全法
8. 蔣經國統治下的臺灣
8-1 臺灣的經濟成長
8-2 臺灣新興的中小企業
8-3 蔣經國接班
8-4 紅葉少棒隊
8-5 臺灣退出聯合國
8-6 臺灣「增額選舉」
9. 臺灣黨外運動
9-1 新一代黨外
9-2 中壢事件
9-3 美麗島事件
10. 臺灣地方派系與黑金
10-1 臺灣北部地方派系
10-2 臺灣南部地方派系
10-3 屏東與高雄市地方派系
11. 臺灣本土文化
11-1 外來的中華文化
11-2 兩蔣後期臺灣文化
11-3 臺灣宗教迫害
11-4 蔣介石逝世
12. 繼任的蔣經國
12-1 臺灣關係法
12-2 作票的國民黨
12-3 臺灣工商業發展的障礙
12-4 黨營事業
12-5 獨裁蔣經國
12-6 美國「江南案」
13. 變革的蔣經國
13-1 黨外三君子
13-2 臺灣環保運動
13-3 臺灣民主進步黨
13-4 解除戒嚴
13-5 臺灣人蔣經國
11-4 蔣介石逝世
第七章 兩蔣統治時期 ========== 國民黨封殺臺灣文化,對於宗教也是如此,尤其對支持黨外基督教長老教會,更是如此。 67年(
1978
)蔣經國當選總統,開始以寺廟神棍斂財為由制定《寺廟教堂管理條例》,不管自己對外宣稱「教友」,仍企圖將教會納入管理,其中第 7條規定「傳教應以公開方式,並以中國語文行之,不諳中國語文者,得通過翻譯為之。」 對付以「台語」講道的長老教會,意圖甚明。 68年(
1979
)臺灣發生「美麗島事件」,捕捉了藏匿施明德的高俊明牧師及曾任台南神學院董事長林文珍長老等教會人士, 隔年 2月 28日殺雞儆猴,殺死「美麗島事件」坐監的林義雄全家,幸有 1女兒死裏逃生,成為林義雄後來信仰基督教原因。 但不輕言放棄對長老教會壓迫的國民黨,又在 72年(
1983
)繼《寺廟教堂管理條例》又推出了《宗教保護法》,並以「推行國語運動」為由強制禁止長老教會使用台語聚會。這次的迫害直到 73年(
1984
)發生蔣家後代,涉嫌僱請黑幫殺手在美國射殺《蔣經國傳》作者,筆名江南的劉宜良,導致全美國震驚的「江南案」,才使蔣經國領悟到蔣家後代無法接續執掌政權,有意改變統治的方針方才罷手。 在政治、文化和宗教上採高壓,而在經濟上蔣介石常以「國家通黨家,而黨家通蔣家」,掌握財力治理臺灣,繼起的蔣經國卻比蔣介石更理解經濟統治道理。以臺灣農村的改善即可掌握農村鐵票為例,認為只要經濟改善就可以紓解臺灣人對獨裁的埋怨。故改變蔣介石以「反攻大陸」不建設臺灣觀念,就任行政院長第 2年, 62年(
1973
)繼「政治革新」開始著手 5年建設計劃,興建南北的高速公路、金山核能電廠、造船廠、煉鋼廠、桃園機場、臺中港、石油化學工業、鐵路電氣化、北迴鐵路、蘇澳港等在內的十大建設。這些建設營建過程中,雖以天文數目一再變更預算,且遇到 2次石油危機。 62年(
1973
)底中東爆發有名的「 6日戰爭」,以色列在 6日內打敗四鄰強敵埃及和敘利亞等國。 另外則是 68年(
1979
)伊朗革命,仇視美國的回教基本教義派柯梅尼取得政權,影響美國石油輸入。 石油飆漲中為建設帶來很多困擾。68年(
1979
)估計總值為 58億美元的十大建設完成(二○四 122頁),仍為臺灣經濟重新奠下新的基礎,成為日後帶動經濟成長的重要因素。
:::
會員登入
帳號
密碼
記住我
登入
主選單
首頁
線上書籍
影音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