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政隆 台灣史研究室
李政隆 台灣史研究室
李政隆 台灣史研究室
李政隆 台灣史研究室
李政隆 台灣史研究室
李政隆 台灣史研究室
Toggle navigation
李政隆 台灣史研究室
:::
主選單
線上書籍
影音播放
登入
登入
帳號
密碼
登入
:::
所有書籍
「第八章 臺灣本土政權時期」目錄
MarkDown
1. 李登輝崛起
1-1 蔣經國栽培
1-2 李登輝繼位之爭
1-3 國民黨內新勢力
1-4 閣揆俞國華
2. 解嚴後的黨外運動
2-1 臺灣國名
2-2 天安門事件
2-3 民進黨內鬥爭
2-4 二月政爭
2-5 萬年國代
3. 李登輝總統
3-1 治安閣揆
3-2 國統綱領
3-3 中共武力威嚇
3-4 臺獨黨綱
3-5 郝伯村辭職
3-6 臺灣加入聯合國
3-7 貪婪之島
3-8 新黨
4. 蛻變中的民進黨
4-1 李登輝情結
4-2 黑金政權
4-3 拉法葉艦事件
4-4 亞太營運中心
5. 總統直選
5-1 一九九五年閏八月
5-2 WTO與APEC
5-3 國民黨繼位之爭
5-4 香港回歸
5-5 亞洲金融風暴
6. 戒急用忍政策
6-1 柯林頓對臺政策
6-2 兩岸談判
7. 兩國論
7-1 臺灣安全加強法
7-2 陳水扁的「新中間路線」
7-3 獨派質疑
7-4 臺灣的災難
7-5 總統候選人救災
8. 陳水扁當選總統
8-1 政黨輪替
8-2 中共武力攻台
8-3 台海戰力分析
8-4 民進黨執政
9. 陳水扁「四不一沒有」
9-1 開放大陸投資
9-2 高科技外移
10. 臺灣的社會問題
10-1 兩岸三通
10-2 廢核四與公投
10-3 農漁會整頓
11. 臺灣兩岸局勢
11-1 臺灣軍購案
11-2 自衛人衛
11-3 伊拉克戰爭
12. 貪腐國民黨
12-1 本土派黑金
12-2 臺灣立法院
13. 百萬人護臺運動
13-1 臺灣財政問題
13-2 新十大建設
13-3 捐地節稅
13-4 優惠存款改革
1-1 蔣經國栽培
第八章 臺灣本土政權時期 ============ 臺灣政治權利轉移之際,中國政治也發生很大變革。 67年(
1978
)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鄧小平重新復事。 他決定放棄「以階級鬥爭為綱」的政策,改以「四項基本原則」。 隔年並以「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反對華國鋒「兩個凡是」理論。 且為推動四個現代化,70年(
1981
)逼使華國鋒退休,開始實施經濟改革。在他的改革下中國呈現欣欣向榮,鄧小平聲譽蒸蒸日上。 73年(
1984
)鄧小平作主,中英達成解決香港協議。鄧小平博得海內外讚譽,但鄧小平因此驕傲,過去人們樂意在天安門以「小平您好」展示對鄧小平敬意,但香港問題解決後,中南海開始出現類似毛澤東時期的「一言堂」情景。 這時李登輝也在蔣經國提拔下出任副總統。李登輝桃園龍潭人,祖父遷至臺北三芝。就讀臺北高校,日本京都大學農經系,34年(1945)臺灣光復,回臺就讀臺灣大學娶妻曾文惠。再以公費留美一年,回臺後拒絕月薪高達八千元農復會技正工作。甘願應老師省農林廳長徐慶鐘之邀,到月薪只有五百元晚上還須寫稿才能貼補家用的農林廳工作。 46年(
1957
)徐慶鐘離開農林廳才轉任農復會,受知於蔣彥士與沈宗翰、李崇道等人號稱「農經派」。 54年(
1965
)獲得美國洛克菲勒農業經濟學會和康乃爾大學聯合獎學金,再赴美學習,取得美國康乃爾大學農經學博士。 不幸的是,58年(
1969
)蔣經國赴美訪問,不料在紐約為鄭自財、黃文雄兩人謀刺不成,由於黃文雄亦為康乃爾大學博士侯選人,並與李登輝有往來。 就在李登輝百口莫辯,幸而他的老師徐慶鐘時任內政部長,老長官蔣彥士亦為行政院秘書長,都為蔣經國信任。 他們以多年觀察向蔣經國報告,李登輝應與臺獨毫無瓜葛,受蔣經國約談。 約談後蔣經國發現李登輝對臺灣農村問題有深入研究,印象深刻。 不久李登輝即在徐慶鐘和蔣彥士推薦下加入國民黨。(一三三 20頁) 61年(
1972
)蔣經國擔任行政院長,任命李登輝為政務委員主管農業政策並督導十大建設的中石化工業。 67年(
1978
)拔擢為臺北市長。 70年(
1981
)內閣改組,將省主席林洋港調任內政部長,餘缺由李登輝繼任開始省政磨練。 李登輝在省主席任內,以臺灣農業所得偏低造成農村人口大量外流。 因此期望能留住農村青年倡導「八萬農業大軍」,遴選青壯農民給予現代化農業經營訓練, 並擴大「輔導農村青年創業及改進農場經營計劃」給有志留在農村青年貸款。 由於成績卓越,73年(
1984
)終得蔣經國賞識, 2月 15日召開國民黨十二全大會取代謝東閔成為副總統。 出乎意外與他競爭,聲望隆興的行政院長孫運璿,該月下旬腦中風送醫,使蔣經國對接班寄望便全放在他身上。
:::
會員登入
帳號
密碼
記住我
登入
主選單
首頁
線上書籍
影音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