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政隆 台灣史研究室
李政隆 台灣史研究室
李政隆 台灣史研究室
李政隆 台灣史研究室
李政隆 台灣史研究室
李政隆 台灣史研究室
Toggle navigation
李政隆 台灣史研究室
:::
主選單
線上書籍
影音播放
登入
登入
帳號
密碼
登入
:::
所有書籍
「第八章 臺灣本土政權時期」目錄
MarkDown
13-3 捐地節稅
1. 李登輝崛起
1-1 蔣經國栽培
1-2 李登輝繼位之爭
1-3 國民黨內新勢力
1-4 閣揆俞國華
2. 解嚴後的黨外運動
2-1 臺灣國名
2-2 天安門事件
2-3 民進黨內鬥爭
2-4 二月政爭
2-5 萬年國代
3. 李登輝總統
3-1 治安閣揆
3-2 國統綱領
3-3 中共武力威嚇
3-4 臺獨黨綱
3-5 郝伯村辭職
3-6 臺灣加入聯合國
3-7 貪婪之島
3-8 新黨
4. 蛻變中的民進黨
4-1 李登輝情結
4-2 黑金政權
4-3 拉法葉艦事件
4-4 亞太營運中心
5. 總統直選
5-1 一九九五年閏八月
5-2 WTO與APEC
5-3 國民黨繼位之爭
5-4 香港回歸
5-5 亞洲金融風暴
6. 戒急用忍政策
6-1 柯林頓對臺政策
6-2 兩岸談判
7. 兩國論
7-1 臺灣安全加強法
7-2 陳水扁的「新中間路線」
7-3 獨派質疑
7-4 臺灣的災難
7-5 總統候選人救災
8. 陳水扁當選總統
8-1 政黨輪替
8-2 中共武力攻台
8-3 台海戰力分析
8-4 民進黨執政
9. 陳水扁「四不一沒有」
9-1 開放大陸投資
9-2 高科技外移
10. 臺灣的社會問題
10-1 兩岸三通
10-2 廢核四與公投
10-3 農漁會整頓
11. 臺灣兩岸局勢
11-1 臺灣軍購案
11-2 自衛人衛
11-3 伊拉克戰爭
12. 貪腐國民黨
12-1 本土派黑金
12-2 臺灣立法院
13. 百萬人護臺運動
13-1 臺灣財政問題
13-2 新十大建設
13-3 捐地節稅
13-4 優惠存款改革
第八章 臺灣本土政權時期 ============ 臺灣早期軍公教收入偏低生活本就困難。 當時軍公教人員退休皆為一次領取退休金,平均十多萬元的退休金當然不敷通貨膨脹嚴重的生活,經常面臨退休後生活無以為繼局面。為保障軍公教及國民黨工退休人員, 47年(
1958
)政府決定實施優惠存款,以兩年期銀行定存利率的 1點 5倍作為優惠利息彌補生活。不料後來公務人員退休也比照辦理,加上銀行利息不斷攀升至 12%,為避免利息攀高增加國庫負擔,遂於 72年(
1983
)以行政命令將 1.5倍的存款利率調整固定為 18%,這是軍公教人員退休優惠利率由來。在軍公教退休沒有保障的世代這個制度合情合理。可是隨著經濟改善,政府逐年改善軍公教待遇,不僅在職提供優惠房貸、子女教育補助等措施,同時 84年(
1995
)通過了一次給付的公保養老金及讓退休人員選擇的一次給付或按月俸給的退撫金等。 與此同時卻沒取消 18%優惠利率,使得後來退休的軍公教人員,既領月退俸又領取 18%的優惠利率,成為退休後領到金錢比在職時更高的不合理現像,根據統計,一般所領的金額約為退休前薪俸百分之九十到一一五之間,比美國百分之三八到五四高出許多,故臺灣被喻為「退休者的天堂」。(三四五) 尤其早期 18%沒有存款上限,許多高官利用機會以大額存款領取比本薪更高的利息,形成退休後領雙薪現象。 2004年競選總統,曾被宋楚瑜質疑貪腐,財產超越百億的連戰,就曾以此法每月領取退休俸二十四萬八千元,又利用一千四百多萬元存款,領取 18%的二十二萬二千元利息總計四十七萬元,比現任總統四十六萬元、副總統三十四萬元薪水還高。 也比李登輝前總統領的退休俸四十一萬元高出很多。 這些不合理退休制度,其中退撫金及公保由政府及公保準備金來負擔,但對於優惠利率則由中央、地方政府及臺灣銀行三方面共同負擔。根據統計「月退俸」實施前,須靠 18%養生及領「月退俸」同時也領 18%,這些人除軍公教及公務人員也包括政務官、中央民代、鄉鎮縣市長等,截至 95年(
2006
)12月底總計共三十三萬多人。 不談公保給付,就退撫金而言潛藏債務二兆元,每年政府須提撥七百億元支付。 就是優惠利息也需每年補助6百億元,成為政府財政上破洞。(三四六)平均臺灣每人每年要為這些利息補貼三千五百元。 這種不合理退休制度在銀行高利率時不為人注意。然而到了 80年代隨著銀行利率下跌到幾乎無利息,隨著臺灣政策開放對中國的投資,使資金及產業大量外流。社會上不但失業者多,經濟下滑人民生活困難。 尤其老人除非享有退休福利保障,否則僅能依賴每月三千元的敬老金或每月四、五千元老農津貼過活。 同樣為臺灣打拼以臺灣人為多數的工農,總計 1020萬人都要面臨晚年困境。 而佔老人比例一成多卻因兩蔣「外來政權」,軍公教多數「外省籍」卻可享受多層福利。 這是令許多臺灣人不服成為社會族群和意識激烈對立原因之一。 根據統計關係農村生計的「老農津貼」,從 84年(
1995
) 六月實施,當時每人可領三千元,92年(
2003
) 1月改為四千元仍不敷使用,95年(
2006
) 1月又增為五千元,總計 71萬人受惠。 事實上,面對無公義的 18%社會多有爭議,截至目前,有主張全部刪除者,有主張存款額度限定 2百萬者,考試院也提出按所得替代率的八成或九成,來調降優惠存款。 不管如何,改革 18%因涉及族群利益,早成以選票為導向,民進黨不敢得罪,國親在立院又佔多數的難解問題。 或許只等有朝一日,臺灣真正倒閉,不能再負擔公債。 而各縣市也都發不出薪餉,才會迎刃而解也說不定。 95年(
2006
)10月銓敘部統計,政府積欠臺灣銀行代墊的 18%款項接近 54億元,地方已達 481億元,總計欠款 535億元。 這些欠款不只使台銀無法繼續承擔,有些負債縣市,像欠債 29億元的嘉義縣、 30億元的雲林縣, 26億元的南投縣, 25億元的苖栗縣,或自有財源僅 48億元的屏東縣,也欠債 47億元,這些縣市早已叫苦連天,連縣內鄉鎮薪水都發不出去何況償還。(三四七) 為此,銓敘部長朱武獻感嘆的說, 18%造成的財務問題太嚴重了,他說:
「不改不行,不能領得不管國家的死活。」
(三四八) 但如何改呢?民進黨從執政以來,就被沸沸揚揚的討論,好不容易在 95年(
2006
) 2月,朝野達成共識,採用考銓部改革案實施。 不料馬英九一當選國民黨主席又採杯葛,甚至背信,以朝野重新協商為餌,說要廢除舊案,重立一新的改革案。雙方同意在 95年(
2006
) 12月 12日先廢除已實施近十個月的 18%改革案,並決定在 15日內通過另一個,從明年2月開始實施的新改革案。 但等舊改革案一廢止,國民黨就變卦,使整個協議成同廢紙,18%重新回到沒有改革前狀況。 對此不重言諾,玩弄人民的馬英九,12月20日,他還對外大言不慚的說:「軍公教優惠存款檢討,我是支持改革的」。
:::
會員登入
帳號
密碼
記住我
登入
主選單
首頁
線上書籍
影音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