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政隆 台灣史研究室
李政隆 台灣史研究室
李政隆 台灣史研究室
李政隆 台灣史研究室
李政隆 台灣史研究室
李政隆 台灣史研究室
Toggle navigation
李政隆 台灣史研究室
:::
主選單
線上書籍
影音播放
登入
登入
帳號
密碼
登入
:::
所有書籍
「第九章 政黨黑金時期」目錄
MarkDown
3-4 三一九槍擊事件
1. 中國崛起
1-1 中國石油問題
1-2 中國威脅論
1-3 北韓核武
1-4 臺灣的危機
1-5 中國內部問題
2. 國親合作
2-1 連宋政見
2-2 陳水扁政績
2-3 第一次金改
2-4 「二五八」金改政策
2-5 公投法立法
2-6 大選綁公投
3. 二○○四年總統大選
3-1 敗選的國親兩黨
3-2 三二七事件
3-3 全面驗票
3-4 三一九槍擊事件
4. 陳水扁再執政
4-1 台北市銀併購
4-2 反國家分裂法
5. 臺灣與中國的兩岸問題
5-1 宋楚瑜訪中
5-2 臺灣修憲與制憲
5-3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
6. 國民黨主席選舉
6-1 黨工之子馬英九
6-2 特權馬英九
6-3 台北市特首
6-4 馬英九施政
6-5 台北市色情與弊案
6-6 造假二二八事件
6-7 泰勞暴動與高捷案
7. 臺灣的媒體問題
7-1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
7-2 終極統一論
7-3 終統與廢統
7-4 馬英九訪美
7-5 「興揚」迷航之旅
8. 國民黨黨產
8-1 三中買賣風波
8-2 中央黨部大樓
8-3 黨產的未來用途
8-4 馬英九黑金集團
8-5 樂生療養院
8-6 臺灣禿鷹案
8-7 ETC弊案
9. 陳水扁親家弊案
9-1 SOGO弊案
9-2 台開弊案
9-3 第一親家弊案
9-4 邱毅爆料
9-5 總統罷免案
9-6 民進黨危機
4-1 台北市銀併購
第九章 政黨黑金時期 ========== 92年(
2003
)10月陳水扁繼第一次「二五八」金改,又提出也被稱為圖利財團,金融合併的「第二次金改」。 許多人好奇為何陳水扁要求金融合併,原來他以為金融機構對外要有競爭力,就要合併,因為規模大才有競爭力? 然而這個說法並不被專業認同。政大金融系主任沈中華就說:
「整併要提高集中度,但臺灣如以規模大的花旗銀行或渣打銀行為標竿,卻未注意到這些銀行是以全球為市場,『越大越好、全世界都在跑』,且以英語國家為市場,但臺灣金控的市場在哪裏呢?」
他提到如果臺灣把餅做大,成為區域銀行,但「走不去」。東南亞市場又小僅能做分行,東北亞的韓國和日本,臺灣還不夠競爭力。而中國雖有台商生意,然而卻不能前往。因此沈中華質疑,二次金改的目的,應該要問的是,臺灣的金融機構市場在哪裏,而不是整併後,仍在臺灣本地競爭。(三五九) 暨南國際大學金融系副教授林霖也說,過去西方認為數大就是美,但現在是「專業才是美」。 他說:「世界最大的金融公司,投資報酬率並不一定是最高的。在整併過程中,政府只考慮金控公司的競爭性,卻未考慮到往後商品定價被壟斷,社會成本的犧牲,誰來吸收。」他又說:「在整併過程中,政府應制定防止商品定價壟斷的相關機制,及考慮合併後對債權人的影響。」他就擔心,金融機構合併後,對中小企業的放款會減少。(三五九)不管外界批評如何,金融整併在陳水扁任內勢在必行,因此,他早在 89年(
2000
)修正「銀行法」,放寬銀行對金融相關事業的轉投資,同年12月通過「金融機構合併法」,容許銀行、保險與證券合併, 90年(
2001
)6月並通過「金融控股公司法」。 同時積極研擬「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組織法」草案,打破原來保險、證券、銀行等各自經營,使朝向整合的一元化管理。 目的是促使臺灣金融機構,能朝「大型化」及「多角化」方向發展。 92年(
2003
)7月終於通過立法院,並經總統公佈實施。 93年(
2004
)7月並完成「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也就是俗稱的「金管會」,並由他屬意的台糖董事長龔照勝,出任金管會主委。金管會主委地位重要,影響全國金融,結果龔照勝後來被發現操守不正,不僅台糖董事長任內弊案連連,金管會主委任內,還發生金管會檢察局長李進誠洩密,坑殺股市大眾投資人的禿鷹案,最後被行政院長蘇貞昌以「公務員懲戒法」逼著下台。 這次陳水扁第二次金改的內容,則是希望在 95年(
2006
)年底達成金控公司減半,由十二家減為六家,官股銀行減半。 94年(
2005
)底前三大金融機構市佔率超過十%。其中開放一家金融機構由外資經營等「四大目標」。 陳水扁並要求財政部,明確定出的時間表務要按時完成。 就是說對目前市面存在的台銀、土銀、中信局、合庫、兆豐金控、華南金控、第一金控、彰銀、農銀、臺灣企銀、僑銀及台開信託等十二家官股金融機構,將裁減成六家。其中最快、最直接的做法就是「釋股」。所以 93、 94兩年度開始編列釋股,釋出兆豐金、彰銀、台銀、土銀、中信局、合庫等股票預算,共計五百四十多億元。使釋股後的台銀官股降至 80%、土銀及中信局降至75%、合庫則降至 58%。此外行政院開發金也計劃,出清兆豐金股權5點93%。同時,財政部爭取立法院同意,配合彰銀發行海外存託憑證(GDR),全面釋出彰銀20%政府股權,如果計劃成功,則可完成減少一家官股銀行,且促成 95年(
2006
)底一家金融機構由外資經營的目標。(三六○) 同時財政部長林全也表示,僑銀的增資計劃已經成功,財政部將視僑銀董監事改選,及新經營者入主後的表現,決定 94年(
2005
)是否全部釋出僑銀股權,如果順利,又可減少一家官股銀行。按照財政部規劃,即使彰銀和僑銀釋股順利,仍還有十家官股銀行,離六家目標還有一段,除非財政部得到立法院同意,將台開信託、兆豐金、第一金、華南金、台企銀等列入94年(2005)釋股計劃,否則要達成陳水扁官股減半的目標,只有「整併」一途。 相對於釋股,整併的難度更高,林全說:「官股銀行整併必須雙方都有意願,而非單方面意思,能否成功,還不知道。」目前仍屬放話階段,如華南金對第一金印象很好,但第一金卻表示「將先進行組織改造,二年內不談合併」。目前沒有一家願意成為被合併的對象,唯有政府強勢介入,才有可能促成官股合併。較有可能留下來的銀行,應是百分之百的台銀、土銀、中信局。未來可能土銀和中信局合併,而財政部持有六十%的合庫等都可能留下來並去合併其他的銀行。(三六○)至於彰銀、僑銀、台企銀及台開信託,財政部已擺明要出清持股,只是時機問題,比較特別的是農銀,由於有政策任務,是否維持官股銀行色彩比較費思量。 至於金控,財政部目標是將兆豐金、第一金及華南金的持股都出清,民國 94年(
2005
)底前雖來不及釋股,未來會選擇釋股或整併都不一定,但林全說:「官股應全面退出市場。」 94年(
2005
)底還有一個目標,就是「促成三家金融機構市占率達十%以上」,目前只有台銀市佔率就有十%,若要一年內達成目標,似乎只有整併一途。目前市佔率佔五%的有華南金、第一金及兆豐金,如果這三家能夠整合,或合併其他民營金控、銀行則市佔率十%指日可待。(三六○)
:::
會員登入
帳號
密碼
記住我
登入
主選單
首頁
線上書籍
影音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