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政隆 台灣史研究室
李政隆 台灣史研究室
李政隆 台灣史研究室
李政隆 台灣史研究室
李政隆 台灣史研究室
李政隆 台灣史研究室
Toggle navigation
李政隆 台灣史研究室
:::
主選單
線上書籍
影音播放
登入
登入
帳號
密碼
登入
:::
所有書籍
「第十章 統獨鬥爭時期」目錄
MarkDown
1. 中國問題
1-1 臺灣政局
2. 紅衫軍之亂
2-1 紅綠對決
2-2 反倒扁運動
2-3 天下圍攻
2-4 全台遍地開花
2-5 天下圍攻
2-6 運動尾聲
3. 國務機要費案
3-1 憲政與司法
3-2 自動請辭建言
3-3 李遠哲發聲
4. 馬英九弊案
4-1 馬英九特別費
4-2 歷史共業論
4-3 北高市長選舉
4-4 鷹派國民黨
4-5 蘇修路線
4-6 烏龍報導
5. 雪山隧道和臺灣高鐵
5-1 奮鬥的高鐵建設
5-2 中國青藏鐵路
5-3 臺灣趣事
6. 「中選會組織法」之爭
6-1 王馬之爭
7. 國會席次減半
7-1 中間偏左路線
7-2 紛爭的世代
8. 結論
1-1 臺灣政局
第十章 統獨鬥爭時期 ========== 臺灣表面上是兩黨政權惡鬥,其實這個惡鬥尚包括族群、意識、和統獨問題。尤其中國自開放以來,隨著經濟和國防預算快速成長的「中國崛起」,中國從過去貧寒,一躍成為亞洲區的霸權國家之一,成為鄰近各國後覺防範的國家。雖然中國的發展,由於人多市場大,表面上看來前途似錦,但潛在須克服的問題也很多:一方面是社會問題,貪污腐敗、貧富懸殊,加上沿海富裕,內地貧窮,且隨著資訊業發達,隨著手機、電腦、網路通訊等的進步,逐漸打開外界消息,中國已開始無法有效封鎖。 致使中國各地開始不斷產生示威抗議,甚至動亂情形,而且隨著時代進步,有愈來愈加劇現象。 另一方面,中國要進入發展中國家便需要工業。 而工業化需要,除了人力和物質,尤其是專業素質和教育品質提升外,最需要的,尚有充足的電力和能源。 雖然電力需求,隨著核電廠開發,可取代水力發電不足,但帶來的危險,到處核電廠,也使中國冒著隨時發生危險的風險。 另一方面,則是資源取得的困難,尤其是石油,中國過去猶能出口,但自從開放後就不夠使用,需從外國進口石油,根據統計,中國 2005年總計使用石油八億四千萬桶,若中國繼續開發,估計到 2030年時,則需 70億桶,與美國現今使用量一樣。 這大批石油從那裏來,目前中國石油主要供應國有西伯利亞、哈薩克、伊朗、蘇丹、和非洲奈及利亞等國。 而這些國家中,除了本身也需工業化,需要使用石油,會減少賣給中國外,很多與美國敵對國家,像伊朗、蘇丹、沙烏地阿拉伯是否會繼續賣油給中國,仍存有很多變數。像伊朗因協助伊拉克反抗軍,且發展核武,隨時都有被英美入侵的情況下,能供油給中國多久,沒有人知道。 中國需要石油就如同上隱的毒蟲一般。 早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所以對美國發動珍珠港偷擊事件,也因石油都控制在美國手中,在石油缺乏下,美國與之談判東南亞與越南侵略的問題。不願意受制於美國,為取得印尼石油,在自量正常開戰下,無法勝過美國的日本,唯有採取偷擊一途,種下美國後來對日本全面宣戰,日本戰敗最主要原因。如今中國亦是如此,愈是工業化愈需石油,對幾乎控制全球石油的美國,愈是慎戒恐懼。表面上,美國似乎並不在意中國對外購買石油。 只等中國上了癮,就會出手利用世界超強國的影響力,脅迫這些賣油國家,聽從美國指令,控制對中國石油的供應,就如同當初對付日本一樣。中國當然也知道,為雨綢繆,故成立許多峰會組織,像與非洲28個國家,成立的「中非經濟論壇」。與北方俄羅斯、哈薩克等六國,成立的「上海經濟論壇」合作組織。對南方則與東協簽署「自由貿易協定」。 企圖透過「利誘」的經濟合作協定,綁住與各國關係。 企圖利用群體聯合,對抗美國未來的需索。同時,也為保護其日後運油航線的安全,開始建造太空衛星、足以摧毀衛星,並攻擊遠至歐美等國的長程火箭。此外,在技術不足下,先發展潛艦,然後從烏克蘭購回的航空母艦,研究開發,進一步擁有航空母艦的艦隊。這些算盤,其實目標只有一個,想建立美蘇冷戰時,如同蘇聯般,足以與美國抗衡地位,成為美國不敢以石油勒索的國家。 然而想是一回事,實際又是一回事,其中變數很大,萬一不小心,中國就會淪入日本過去的命運。何況,中國不是沒有海軍,花費浩大是日本數十倍經費成軍的北洋艦隊,結果甲午戰役,卻意外敗給日本。這也是中國地雖大,物雖博,但因貪腐作崇,直到目前,仍無法建造航空母艦原因,這技術若與日本相比,則有七、八十年差距,何況美國。所以,中國若欲成為真正強國,就當特別自強,尤其在政治清明問題上。
:::
會員登入
帳號
密碼
記住我
登入
主選單
首頁
線上書籍
影音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