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政隆 台灣史研究室
李政隆 台灣史研究室
李政隆 台灣史研究室
李政隆 台灣史研究室
李政隆 台灣史研究室
李政隆 台灣史研究室
Toggle navigation
李政隆 台灣史研究室
:::
主選單
線上書籍
影音播放
登入
登入
帳號
密碼
登入
:::
所有書籍
「第六章 日治時期」目錄
MarkDown
3-1 三大調查
1. 日本明治維新
1-1 中日甲午戰爭
1-2 日軍來台
2. 日本治台初期
2-1 臺灣鐵路改建
2-2 日本早期在台教育
2-3 臺灣人抗日
2-4 日本在台徵兵
2-5 腐敗的日本官僚
3. 武官總督治台初期
3-1 三大調查
3-2 臺灣衛生整治
3-3 臺灣都市計劃
3-4 臺灣醫療設施
3-5 臺灣鐵、公路建設
3-6 臺灣港口建設
3-7 臺灣鴉片的禁絕
3-8 日俄戰爭後的臺灣
3-9 臺灣理番總督
3-10 禁絕臺灣舊習俗
4. 日治時的臺灣經濟
4-1 鼓勵日本獨佔企業
4-2 臺灣土地漲價
4-3 早期糖業史
4-4 西來庵事件
4-5 日治中期的建設
4-6 嘉南大圳
4-7 第一次大戰後的臺灣
4-8 歐洲經濟不景氣
5. 日本文官總督與民主運動
5-1 臺灣教育改進
5-2 臺灣醫學教育
5-3 廢除六三法案、臺灣啟發會
5-4 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
5-5 臺灣文化協會
5-6 治警事件
6. 臺灣社會運動
6-1 臺灣農民問題
6-2 日本退官佔地事件
6-3 臺灣農民組合
6-4 臺灣民報
6-5 日本金融風暴
6-6 東方會議
6-7 霧社事件
7. 臺灣民主運動
7-1 臺灣民眾黨
7-2 滿洲開發
7-3 軍人干政
7-4 臺灣拓殖殊式會社
8. 臺灣民主運動尾聲
8-1 民眾黨分裂
8-2 臺灣地方自治聯盟
9. 臺灣文化與藝術
9-1 臺灣音樂
9-2 臺灣新戲劇
9-3 臺灣新文學
9-4 臺灣美術
10. 日本統治尾聲
10-1 日本軍國主義
10-2 第二次世界大戰
10-3 臺灣的工業
10-4 工業蛻變時期
10-5 臺灣軍需工業
10-6 臺灣皇民化運動
10-7 臺灣徵兵制度
3-3 臺灣都市計劃
第六章 日治時期 ======== 日本領台後,其中最辣手的就是臺灣衛生的改善,臺灣雖設立有大日本臺灣醫院,然因行政迭換,使得醫務工作無法落實,根據明治 30年(
1897
)統計,當時臺灣多土著漢醫計有 1,070人,而能識字把脈的僅有 29人(二三○ 131頁)。此外,雖有傳福音由英國和加拿大差派來台,在台北、台南、及彰化等地設立基督教醫院,有醫生數10人。這些醫生加上日本來台醫生,總計380人(二三○ 131頁),但仍不敷需要,由於衛生惡劣,急欲解決。這也是曾任衛生局長的新藤長官,所以被派來台的原因。 為改善臺灣惡劣環境,他從三方面著手。除延續改善「毒水」計劃外,並開始廣設醫院和實施都市計劃。 臺灣在日本領台前,即以瘴癘聞名,從明鄭來台直到日本領台,許多來台移民皆死於疾病。 尤其是初來的日本人,為平定臺灣之亂,深入僻野,死亡更是不計其數。 根據統計,因染病而死的人數,比平亂死去的人多出數10倍,其中也包括在北斗附近陣亡的北白川宮能久親王。 因此如何治理臺灣毒水,便成為日本治台的一大考驗。 為此,日本在領台初期,即請來負責設計日本東京下水道,英國籍巴爾頓(William K. Burton)及其弟子濱野彌四郎來台。 濱野彌四郎,日本千葉縣人是曾任臺灣醫院院長濱野昇的兒子,東大就學時受教於巴爾頓。 明治 29年(
1896
)來台就任臺灣總督府首席技師,與其老師巴爾頓展開三年的水質調查。 不幸巴爾頓卻因此染上瘧疾,返日醫治,以 43歲英年病逝東京(二三○ 105頁)。 經過調查後,發現疾病的來源主要為水與環境的問題。臺灣在日治以前,完全沒有水土整治的觀念,任其自然發展的結果,產生很多惡劣環境。不只井水和河水毫無衛生,較清潔的水井也常為豪強所佔領,人民僅能吃喝雨水和河水過日。人口聚集的城市也是堆滿垃圾,污水四溢,大雨過後,污水和髒物四處漂流。由於疾病肆虐結果,使得當時人口平均壽命只有30歲左右(二三○104頁)。而城市髒亂,譬如台北和台南兩地,因無上下水道,致使污水到處橫流。日本學者井出季太和在所著《南進臺灣史考》,曾對此二都市加以描述。他對台北有如下陳述:
「台北街上家屋的周圍及庭內流出污水,各處充滿瀦溜泥沼,人民和犬豬雜居,所有公廁糞便四溢。」
對台南,他也如此形容:
「台南府到處有廢棄物,糞便到處排放、堆積,街道兩側排水溝,充塞污水,惡臭沖天,從城內至城外到處惡臭撲鼻,令人作嘔。」
(二三○102頁) 在此種環境下,整治臺灣的「水」,成為日本治台的重大工作。濱野彌四郎在此任務下,繼其老師遺志,從明治 31年(
1998
)在後藤長官支持下,直到大正 8年(
1919
)總計23年間,陸續完成臺灣主要都市的上下水道,成為延續至今仍被使用的建設。濱野彌四郎後來轉至神戶市任職,他在台期間,著有《臺灣水道誌》、《臺灣水道誌圖譜》等書。 而整個臺灣的水道工程,總計從明治 29年(
1896
)整治淡水街開始,到昭和 15年(
1940
)太平洋戰爭的前夕,整治的大小水道總共 133處,總工程費 2,428萬元。而臺灣的上下水道,尤其是台北的鋼筋水泥上下水道工程,甚至比日本東京的建設還要早,可見日本建設臺灣當時的用心(二三○106頁)。
:::
會員登入
帳號
密碼
記住我
登入
主選單
首頁
線上書籍
影音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