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明鄭據臺始末

明鄭治台,統計從明永曆16年1661)到永曆37年(1683)總計23年。
鄭成功雖是海盜出身,但對明朝之盡忠卻是史所公認。鄭成功原名森,字福松。
天啟4年(1624)生於日本長崎附近的平戶。其父鄭芝龍福建南安人,原為海寇李旦部屬,與顏思齊為伍居住日本期間,娶日人田川氏為妻,後謀在日叛藩不成亡命海上。天啟年間成為中國東南沿海最大海寇,受明朝招降,官拜守備加遊擊,又續剿滅李魁奇、鍾斌、劉香等海盜有功,崇禎17年(1644)封為南安伯。時值滿清入關攻入北京,明思宗自縊而死。

滿清在北京即位,稱為世祖,順治元年(1644)。
是年,弘光帝即位南京,不幸次年又被攻城而亡。
不得已,明朝遺臣等只好共奉唐王朱聿鍵在福州即位,改元隆武元年(1645)。
由於地處鄭芝龍勢力範圍,朝廷對之倚重更深,故除對其部屬授官封爵外,封鄭芝龍為平伯公,其子亦賜姓「國姓」朱,改名成功,以為攏絡。次年,又將鄭成功晉升為忠孝伯,官拜「招討大將軍」。雖然明隆武帝對鄭芝龍如此倚重,但鄭芝龍卻仍接受清朝招降,故意將其部隊撤出福建,好讓清軍入福州,讓明隆武帝被囚,關在福州絕食而死。由於鄭芝龍降清,未率部隊前來,引來清兵懷疑,致遭扣押後送北京。而鄭成功母親,卻在清兵南下時,不堪受辱自殺而亡。

就在鄭芝龍決定降清時,為鄭成功以「父教子忠,不聞以貳。」為理由拒絕。明永曆元年1647)鄭成功因此屯兵鼓浪嶼。明永曆4年1650)殺其族兄定遠侯鄭聯,驅逐鄭彩,奪取金門、廈門兩地,開始以金廈為反清復明的根據地。在父降母死情況下,鄭成功決定抗清到底,以國姓爺招討大將軍名義號召舊屬,從永曆4年到永曆14年(1650~1660),以金門、廈門為基地,在泉州、潮州、漳州一帶建立勢力,並奉廣州即位的明永曆為帝。永曆12年(1658),由於其功勳,被加封為延平郡王,賜尚方寶劍,以便宜行事。為了反清復明鄭成功二次出兵北伐,可惜未成功。尤其是永曆13年(1659)進攻南京時,金陵一役因輕敵,吃了致命的敗戰,鄭氏深知在中國無立足之地。適值福建大旱,在軍餉嚴重不足下,恰好有荷蘭通譯何斌投誠向其訴說:
「臺灣沃野千里,四通外洋,橫絕大海,足與中國抗衡。土番受紅夷欺凌,每欲反噬;以天威臨之,如猛虎逐羊群也。其得地(得其地)足以廣國,取其地足以餉兵,進戰退守勿踰於此。」

遊說其攻台並自願任嚮導。
何斌本為居住臺灣的「頭人」,父子兩代不僅在臺從事東南亞、日本間貿易,也替荷蘭人包辦徵稅事宜,深為荷蘭人倚重,後來成為荷蘭人與鄭成功之間的貿易橋樑。1655年突因私吞中國帆船,應納給荷蘭政府之輸出稅額,遭公司解僱,剝奪其徵稅包辦權,並課以罰款。因此離臺投奔鄭成功,力勸攻臺(十一212頁)。

鄭成功當時有意攻打呂宋(二六一附註3),但因缺糧甚急。經何斌一再遊說,最後採其建議。於永曆14年(1660)二次攻台,都因荷蘭人警覺而失敗。最後採欺敵方法,利用臺灣派人來訪機會修書臺灣長官,謂無意開啟戰事。臺灣雖在滿天攻臺謠言中,荷蘭艦隊司令范德來恩(Joan Vander Laen)卻信其言,不顧臺灣長官警告,於永曆15年(1661)2月率領艦隊及士兵離臺,準備伺機轉攻澳門,謀取與中國貿易的機會。

鄭成功攻台
鄭成功見機會成熟,遂於4月1日親率1萬7千名士兵,分乘百餘艘船,從澎湖來到臺南,在鹿耳門北線尾,和加老灣之間登陸,不久即攻下赤崁樓,並包圍熱蘭遮城。至永曆16年(1662)2月圍城10個月,荷蘭人遂降。明鄭總共據臺23年,從永曆16年(1661),直到永曆37年(1683),歷經鄭成功、鄭經、鄭克塽等3代,最後亡於原為鄭成功部屬但叛反的清將施琅手中。鄭成功據臺主要目的,即是尋求糧餉,做為反清復明的根據地,而無久留整治的決心。雖然鄭成功據臺初期,曾制定寓兵於農的政策。然其內容乃為解決初抵臺灣,糧食供應不足,且為屯糧以備「光復」中國戰備之用。可惜鄭成功據臺不久,就因清廷為報復他而採用降將黃梧的「平海政策」。黃梧向清朝獻策:
「金廈兩島彈丸之地,得延今日而尤能抗拒者,實由沿海民走險,諸物無不接濟。若設使海民盡徙內地,設立邊界,布置防守,不攻自破也。……且將沿海船隻燒燬,寸板不許下水。溪河豎樁柵,貨物不許越界。違者死無赦。如此半載,船無修葺,糧草不繼,自然瓦解,此所謂不用戰而坐看其死也。」

結果清朝採其建議,將沿海一帶,自山東以下至閩粵,沿海居民俱內遷 30里。
使沿海居民,生靈塗炭。並使一向靠海謀生,鄭成功部隊,遭受重大的經濟打擊。

永曆15年(1661)11月鄭芝龍雖降,清朝卻以與鄭成功暗通書信殺害鄭芝龍並累及家屬,掘其祖墳。
加上留守金、廈的鄭成功之子鄭經,私通四弟乳母陳氏私生一子,被治軍嚴法的鄭成功下令治死,並罪及管教不嚴鄭經的母親董夫人,卻遭金、廈等守將抗命僅殺其孫及陳氏。擄捉傳令的武衛周全斌,且禁糧船來臺,雙方音訊因而斷絕。

此外,原為鄭成功貿易重鎮的呂宋,竟因永曆16年(1662)鄭成功致書西班牙,勸其等能以荷蘭人為鑑,「每年俯首朝貢」來降。這個舉措卻引起西班牙恐慌,一面回信以「無理、粗魯、膚淺」相責外,並以「閣下生命短暫,智力有限」反唇相譏。又唯恐類似臺灣,漢人反叛事件重演,竟驅逐呂宋非天主教華人,引起動亂後並通誅殺華人數萬,其中包括鄭成功許多部屬,並斷絕其間的貿易,使鄭成功困難的經濟再受打擊。

最不幸的則是該年 4月,又聞明永曆帝因西南兵敗逃至緬甸,後為緬甸酋長出賣,被執至雲南,為吳三桂所弒。消息傳來朝野哀痛。加上臺灣初闢困難重重,病疫流行及糧食不繼,不利的局勢更是雪上加霜。這些不幸消息接踵而來打擊鄭成功頗大,最後積鬱成疾,加上水土不服,永曆16年(1662)6月,終於一病不起病逝臺灣,得年 39歲。

 


:::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