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肆、中國政策(上)

一、終極統一
兩蔣一生反共為取信蔣經國,馬英九不遑多讓,釣魚台事件馬英九是發起愛盟的重要成員,該聯盟早期稱為「全美中國同學反共愛國聯盟」、後來改名「中華民國反共愛國聯盟」。
如今當選總統,對「反共」似乎患了失憶症,走上「化獨漸統」的終統道路,隨著中共亦步亦趨。
英國文豪約翰生(S.Johnson)說:「愛國主義是惡棍最後的避難所。」愛國也是馬英九走上專政的藉口。

馬英九是位說謊慣犯,隨著需要說出不同話,2005年馬英九當選國民黨主席,取得三合一勝選,志得意滿接受美國新聞週刊專訪,說出:
「只要我們不挑釁,安全就不會有問題,但如果我們正名制、改國號,恐怕難以避免中共對台動武」。
又說:「對我們政黨而言,終極的目標就是統一」。

馬的言論立刻遭到各方圍剿,陳水扁當面質疑「國民黨的終極統一論」,並告知:「只有 2300萬的台灣人民自由意志能夠決定台灣的前途。」
逼得馬英九不得不改口說:「台灣不應追求法理台獨,統一也非當務之急,維持現狀才是最符合台灣人民利益,最後如何抉擇,應尊重台灣 2300萬人民決定」。
話剛說完,2005年9月率團訪問歐洲,在倫敦經濟學院說出:「中華民國憲法是部『一中』憲法」。又起爭論,等到愛爾蘭立刻半夜更正說:「不論統一、獨立、維持現狀都是政治上的選項,我們是自由民主國家,人民想做什麼,只要不違法,都可以做」。

同時在海外遙控,讓國民黨在《自由時報》頭版刊登:「台灣的務實道路」,提出「維持中華民國現狀」,不排除「台獨選項論」的廣告。廣告說:「中國國民黨堅決主張,本於民主的精神,台灣的未來有很多可能選項,不論是統一、獨立或維持現狀,都必須由人民決定。」

這個廣告讓不知究理競爭對手王金平,說出心內話:「樂見國民黨願意提出這樣的觀點,我感到很欣慰。」又說:「2004年總統選舉的時候,我就主張過,但是這樣的主張,去年國民黨主席選舉時,遭到馬主席的反對。」
讓思想單純的王金平說出台獨主張,王金平成為統派黃復興黨部永遠的反對者。
馬英九談話,多少台灣人會相信?
2006年 6月陳水扁執政時,馬英九訪問歐洲,接受英國廣播公司(BBC)採訪談到統一問題,他說:
「國民黨不排除與中國大陸談統一,但時間不能在目前訂出來。」
又說:「兩岸問題不能由任何『一個人』或『一個政黨』說了就算」。
對中國問題,排除執政的「民進黨」和「陳水扁」說了算。

接著又說:「目前兩岸沒有談統一的條件,必須先建立相關的架構,促進兩岸交流正常化,應將所有規制建立好,彼此充份了解,時機成熟,再由『兩岸人民決定是否統一』,而不是由雙邊領導人高來高去,講一些場面話就可以解決。」
馬英九講出內心話,台灣問題原來是他說了才算。

所以他接受港媒《星島日報》專訪,談到台灣的未來,馬英九說:
「『台灣問題應由兩岸人民共同決定』,如果國民黨重新執政,將力促兩岸關係正常化,不排除與中國大陸談統一的問題。」
馬英九選前裝模作樣,選擇講話時機,兩邊討好。國內談話,就說:「台灣前途由台灣人民決定」。
國外訪問,接受外媒採訪,就會變更說辭,說:「台灣未來應由兩岸人民共同決定」。言辭反覆,相當投機。

陳水扁執政時期,由於中國片面宣佈「反分裂法」,陳水扁反制,在 2006年 2月 27日批示「廢統」,即廢除李登輝總統時成立的「國統會和國統綱領」。原來美中台間存在不能破壞兩岸現狀的默契,中國在 2005年5月片面宣佈「反分裂法」,在美日抗議下,以連戰訪問胡錦濤轉移焦點,但已被美國認定破壞現狀。故陳水扁藉機「廢統」,陳水扁說:「終止『國統會』和『國統綱領』,就是要將台灣未來前途的決定權力,在沒有保留、預設前題、立場和唯一(終統)結論下,完整還給台灣人民。」

馬英九為了反對「廢統」,發動各種抗議行動,包括罷免總統但都失敗,最後只能告洋狀,塑造陳水扁為麻煩製造者(Troble Maker)形象,同時找來英國廣播電台(BBC)Hardtalk主持人蘇克(Stephen Sackur)專訪,訪問對答如下:
主持人:「國際間對台灣的國統鋼領和國統會的認知是,長期目標是和中國統一,陳總統說要廢除,你認為呢?」
馬:「陳總統在2000年就職時,說他不會這麼做。」
主持人:「沒錯,這正印證我的看法,也就是你同意的,就是北京通過的『反分裂法』,改變了這一切。」
馬:「我想那不是新聞,因為中共一直說台灣若走向獨立,他們將對台動武。」
主持人:「所以你是說『反分裂法』不重要?」
馬:「不是,我認為中國是用『反分裂法』做為對台動武的依據,但我不認為對台動武的想法是理智的,而廢除『國統鋼領』和『國統會』,我們反對的原因是它並非雙邊的措施,而是片面的作為。」
主持人:「你的立場聽起來像是北京的立場。」又問:「你主張兩岸終極統一和一個中國?」
馬回答說:「並非如此,你不了解這些用辭的意義…」
訪問過後,蘇克說出訪問結論,就是:「馬英九的說話讓人很困擾,一下子說兩岸統一是終極目標,又說兩岸的未來是台灣民眾決定,又說兩岸民眾決定,立場令人搞不清楚。」(四七三)

香港出生的馬英九,他的統派思維,其實極容易了解。可以「身在台營,心在中」形容,然而他的角色極其復雜,擁有美國綠卡或國籍,卻能長期呆在以特務治國蔣經國身旁,不被發覺,沒有美國護航絕非可能,有人懷疑可能是美國情治的一員。總統大選時爆發綠卡事件,沒有美國出手解圍,可能連參選資格都要被取消。這些因素使他雖有統派思稚,仍須顧及美國立場。

因涉及美日利益,使他在「急統」過程不能為所欲為,只能在行政、外交、軍購、與兩岸經貿等協議,有利未來統一行政措施,滿足中國的需要。等到涉及台灣背後牽扯美日戰略利益,馬英九就會轉彎。2012年8月,中日間發生釣魚台島嶼主權爭議,就在爭議升溫可能爆發衝突,馬英九適時提出「東海和平倡議」,以「主權在我、擱置爭議、合作互惠、共同開發」出面解圍。

這事件從台灣角度看,不覺得什麼,反因能與日本簽下談判已久的「共同開發漁業權」高興不已。
2015年9月馬英九回到美國哈佛大學母校舉行座談會,被他的老師孔傑榮,稱讚可以爭取諾貝爾和平獎。表面維護主權,結果讓日本佔有釣魚台,緩和中日間衝突,幫了美日一個大忙。同時做為美國防止中國堀起,可控制的活棋,在美國尚未構築完成第一島鏈戰略防護網,利用馬英九親中政策,緩和與中國衝突,爭取美日佈局東海和南海的戰略利益。

馬英九表面追求終極統一,緊要關頭傾向美日,起初被中國信任,終久被識破,特別是第二任總統,被認為「應有所為而不為」,中國表面不語,對馬英九企圖以總統兼黨主席身份,取代過去連戰、吳伯雄、宋楚瑜等兩岸領導人管道,特別是與中國新領導人習近平見面,俗稱「馬習會」,因為不被中共信任,變成困難的一件事。

馬英九不死心為取信中國,選擇以經濟包圍政治,引誘台商資金深入中國,簽定兩岸經貿協議,在外交、貿易、兩岸觀光與往來,展現終極統一的施政作為。外交上放棄主權,編造1990年9月2日李登輝前總統都不承認,辜汪在香港會談,採取陸委會主委蘇起個人說法,宣稱2000年時雙邊已簽定「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識」,取代李登輝「兩國論」,以及陳水扁時的「一中一台」言論。

對外主張「一中各表」,所謂「一中」馬英九指稱中華民國,完全無視國際認同的「一中」只有中華人民共和國,馬英九「一中」主張,徒然讓中華民國在國際消失。在此前題,2008年11月2日馬英九對外說:「台灣與中國只有戶籍不同,沒有國籍不同。」間接否認台灣主權地位,台灣僅是中國一部份。

對此責罵,馬英九將責任推給前總統李登輝及陳水扁,馬英九說:「就像把台灣和大陸定位成『中華民國』的台灣地區和大陸地區,是《兩岸關係人民條例》規範,前總統李登輝任內制定,民進黨修改三次都沒動過,民進黨當初認同的東西,現在怎麼會變成我的罪惡?」
對於台灣過去以反攻為名的極權統治,轉型民主國家必有的緩衝政策,「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硬拗為李登輝和陳水扁的一中政策,他只是尊循,巧妙地將台灣主權獨立的國際地拉,拉回到一中原則下的台灣地區。

馬英九對於「不統、不獨、不武」政見,選前和選後解釋不同,2009年6月16日接受天下雜誌,針對兩岸統一專訪,他說出「不統、不獨、不武」。居然將「不統」解釋為『不是排除統一選項』,而是八年任期內,不去討論統一問題,「因為這八年不可能有答案,討論意義不大。」他的說法,大大的更正社會「拒絕」統一認知,而是任期內「不反對統一」,只是「不去談」,讓許多許多讚成不統人士,幾乎掉破眼鏡。

同時馬英九做了許多令人傷心的事。
1993年起台灣人盼望入聯,每年推動入聯活動。
2008年總統大選後,馬英九以「返聯」及「有意義參與聯合國專門機構活動」代替。
2009年宣佈放棄入聯提案,2010年又以加入「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及「國際民航組織」為藉口,取代「入聯」。
經過不到三年,利用台灣人健忘,從此不談入聯問題,直到如今未再提案,僅靠友邦在聯大像徵性發言,表演給未健忘的人看。
台灣自己不重視,終被聯合國摒棄在外。

與馬英九親中作為不同的民進黨,依然尊循「台獨黨綱」行事,可以從 2014年 6月台南市長賴清德訪問中國,展開上海文化、市政交流之旅, 6月 7日參與復旦大學師生座談會,引用習近平談話,稱美中台關係實為美中關係,雙方應該互相尊重,互相合作,創造雙贏。

座談會中,面對中國學者關心台獨黨綱議題,他不諱言說出:「台獨是民進黨的主張,程序上完全尊重台灣人民的自決」。
又說:「但這個東西是經過社會極大的共識,因為陳水扁用這個去選總統,他也當選了,社會上是先有民進黨才有台灣獨立的主張,還是社會先有台灣獨立的主張才有民進黨,解決民進黨的台獨黨綱,沒有辦法解決台灣主張獨立的主張。」

賴清德宣稱「台灣社會先有獨立的共識,才有民進黨,闡釋民進黨對台灣前途的基本主張」。
同時強調「台灣前途應由2300萬人共同決定」。
賴清德說法得到全台迴響,大大剌激馬英九打臉質疑說:「賴清德積極爭取台南機場升格國際機場與中國直航,擔任立委期間卻宣稱兩岸若開放直航,根本是木馬屠城記,凸顯前後不一的矛盾」。以「昔批屠城今拚直航,判若兩人」批評賴清德,同時對外表示:「賴清德不能代表2300萬人」。(《一開口就說謊?港媒:馬台未來由兩岸人民決定稱》,綜合報導,【自由時報】2014年6月11日)

為了反制賴清德言論在台灣發酵,國台辦發言人范麗青11日召開記者會,發表:「台灣前途由全體中國人民決定」。
遭到台灣各界人士反駁。太陽花學運總指揮陳為廷,也在臉書直接嗆罵:「干你屁事!」在全國壓力下,總統府發言人馬瑋國召開記者會,重申馬英九立場:「政府一向堅持在中華民國憲政架構下,由台灣 2300萬人民共同決定台灣的未來」。

結果被網友查出2006年馬英九接受港媒《星島日報》的專訪,馬說:
「台灣問題應由兩岸人民共同決定,如果國民黨重新執政,將力促兩岸關係正常化,不排除和大陸談統一的問題」。
網友因此對馬英九下了一個結論,即是:「寧願相信世上有鬼,也不要相信馬英九那張嘴。」
  
   


:::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