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 嘉南大圳

嘉南大圳係由日本石川縣出生的八田與一規劃完成的。他從東京大學土木科畢業後,就來台參與濱野彌四郎在台南的上下水道工程,以及桃園大圳的設計。大正3年(1914)以28歲年齡升任為技師。因受當時土木局長山形要介賞識,為培養未來接班人才,而授命八田技師去調查臺灣水庫和電力的建設。不久後,八田與一就向山形局長提出建設可灌溉15萬公頃農田的嘉南大圳計劃。
這計劃遠遠超出山形的想像,成為當時的懷疑,即使是當時的日本甚至國外,至今猶無建設如此宏偉的水庫,被聘請來台的美國土木權威賈土臣也提出類似的懷疑。但相信他的山形局長仍提出計劃,最後經過總督府激烈的爭辯,在下村長官的堅持下,獨排眾議決定興建。


臺灣嘉南平原原本十分貧瘠,可耕地常因冬季乾旱無水可耕,即使夏季有雨,卻因佔有臺灣80%的山地,山勢陡峭,雨季時急洩而下的河川,除造成的洪水泛濫外,更因無集水庫瞬而流失,使大安溪以南的嘉南平原成為「看天田」,無論人民多努力耕作,猶無法脫離貧困,而嘉南大圳的建設,猶如救星般,使得嘉南平原最後成為富沃的良田,甚至有臺灣「米倉」之稱。


完成於昭和 5年(1930)的烏山頭水庫,堰長 1,273公尺,高 56公尺,堰寬底部 30公尺,頂部 9公尺。
其可灌溉的水路總長1萬6千多公里,為萬里長城的六倍,總工程費花費日弊 5348萬圓。成為當時建設的一大壯舉,也是日本向外誇耀的一大技術成就。可惜在台 32年的八田與一,在昭和 17年(1942) 5月 5日,奉命到菲律賓考察棉花種植的灌溉問題時,不幸在海上為美國潛艇擊沈葬身大海,享年 56歲(二三○110頁)。
他的妻子八田外代樹,因不願離開他的身邊,在日本戰敗後,也跟隨他後面從烏山頭水庫的放水口跳下,享年 45歲(二三○111頁)。


至於日月潭水力發電,則是大正 4年(1915),來自總督府土木課長山形要介的構想。他為促進臺灣工業化,派出屬下國弘長重及八田與一等技師,到各地調查適合開發水力發電之處。調查後他們發現臺灣地勢陡峻,雨量充沛,全島有 23處水源可做發電之用,總計可提供電力 200萬瓩(一二五4頁)。因此八田與一提出建設嘉南大圳建設計劃,而國弘長重等人則提出開發日月潭水力發電的計劃。
大正 6年(1917)安東貞美總督向當時首相寺內正毅,提出開發日月潭水力發電計劃,正逢第1次世界大戰,使得計劃一度中止。直到大正 8年(1919)才由明石總督在台成立臺灣電力株式會社,由號稱臺灣醫學之父的高木友枝出任第1任社長。開始興建日月潭水力發電廠。這在昭和9年(1934)完成,前後總共費時17年才完成的工程,使得臺灣因此得以邁向工業化的發展。


總結臺灣電力使用情況,日月潭水力發電完成前,臺灣火力發電為 4萬多瓩,水力發電 2萬多瓩,合計 6萬 9千瓩。
這些都是因應製糖會社的需要,而自行開發的電量。但日月潭水力發電一完成,當年的發電量即增至35萬瓩。

在此值得一題的是,不管是烏山頭水庫、嘉南大圳、或是昭和 9年(1934)完成的日月潭水力發電,皆歴經昭和 2年(1927)日本的「金融大恐慌」,以及昭和 4年(1929)的世界金融風暴。在此環境下,日本政府猶能克服許多困難,完成該等工程,其用心實在令人欽佩和學習。當然,在此經濟劣勢下,以各種手段,包括提高農民租稅,或是拍賣已有耕作事實的公有地,造成當地人民生活更大的困難,引來農民的抗爭和不滿,在當時也是想當然耳的事實(二一146頁)。

 


:::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