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 臺灣理番總督

理番總督就是指臺灣第 5任總督佐久間馬太,他是日本長州人,牡丹社事件時,曾以中佐身份參加臺灣遠征軍,是臺灣總督任期中最久的1位。他在位不久,後藤新平就被調往滿州,餘缺由祝辰巳接任。祝辰巳在明治 29年(1896)來台,歷經財務、專賣、殖產及糖務等局長,治台閱歷豐富,為後藤新平推薦。可惜病逝於明治 41年(1908),死時沒有任何遺留財產,其廉潔作為頗為時人敬重和樂道(七七  99頁)。

接任祝辰巳的是當時警視總長大島久之滿。
基本上,大島長官因在平定抗日游擊隊有功,佐久間總督有意借其經驗平定高山原住民。
可惜因涉及臺灣林本源圖謀設立製糖會社的賄款,以及阿里山林業放領的貪污案,不得不下台。
繼任者為東京帝大法科畢業的內田嘉吉。
過去他與臺灣毫無關係,但因曾是滿鐵創立委員,為後藤新平賞識,故而推薦來台擔任民政長官,為佐久間總督重用。


日治初期臺灣的動亂,曾一度使得日本朝野心灰意冷,故有人倡議以1億圓售予法國,雖不獲通過,然而到了兒玉總督時間,啟用後藤新平為民政長官,頒佈「匪徒刑罰令」,才使臺灣動亂平息,開始確立日本治台的威信。故佐久間總督就任時,就有人倡議將總督府從清朝遺留的布政使衙門遷出,另建一具日本代表性的永久性廳舍。這是臺灣總督府興建的始末。此棟由長野卯平設計,仿東京車站樣式,在大正元年(1912)開工,花費 280萬日圓的仿西式日本建築,終在大正 8年(1919)完工。雄偉的氣勢,終成為日本統治臺灣的象徵。國民黨來台時,雖有人主張拆除,但仍保留至今,且成為國民黨治台時的總統府,成為歴史見証。


臺灣雖說已平定,但僅指平地而言,原住民則仍常「出草」殺人。
「出草」本是原住民傳統習俗,代表成年男子風格也代表道德。
日本統治時期除阿美族、雅美族和賽夏族未有出草外,其餘各族皆有此傳統。根據統計,大正元年(1912)因出草傷亡人數,計1200多人。大正9年(1920)傷亡人數雖減至 251人(二三○  178頁)。但為防範原住民的「出草」,乃木總督時期沿用了過去清朝的隘勇制度。但到佐久間總督,從就任到明治 42年(1909)不到 4年,就有18次派遣部隊出去鎮壓。
同時在隘勇線除設隘勇把守外,還加設有高壓電的鐵絲網及地雷。因耗費過大,為謀一舉解決,故在總督府設置「蕃務本署」,編定 1,600多萬圓,從明治43年(1910)起,開始全島總共12個地域,展開山地的平定作戰。


可以說,佐久間總督在位9年間,多數時間皆致力於理蕃工作,為了平定原住民,他多次進出山區。
甚至在中央山脈,曾因遇山風,造成 101人死亡, 34人凍死的悲劇。
但他都不氣餒,為了討代太魯閣原住民,達成他多年準備的「理蕃5年計劃」。
大正 3年(1914)5月,以 70歲高齡親自組成討伐軍。
在太魯閣戰役中,他不僅深入深山親自坐陣指揮,也因此跌落山谷,幸因樹枝勾住保住一命。
但他的部屬師井,卻以未盡責而投谷自殺。大正 4年(1915)因老邁被迫退休的佐久間總督,最後雖能完成任務,但為征服原住民,死傷總計超過 2千人,其中死亡超過 900人,為臺灣全島統一寫上歷史一頁。但他在退休後 1年,即因健康不佳而逝世享年 72歲。


佐久間總督在台期間,幾乎都投入理蕃工作,因此有「理蕃總督」的別名。
他不只是完成清朝無法完成的「開山撫蕃」工作,重要的是使山區也因此成為安全之地。
據此始能有臺灣林野調查。使過去只有 6萬 8千多甲的林野,因此增加到 299萬甲,確定臺灣林地佔全台8成面積。
而這些林野調查,包括有茂呂、財津、濟藤等技師所作的山區地形調查、福留技師的礦產研究、賀田技師的林相研究、稻垣博士的原住民區衛生研究、中井技師的樟樹分佈研究、還有羽鳥技師的恙蟲病研究等,都成為奠定臺灣林業學術研究發展的重要基礎(二三○187頁)。


日本統治時期,被視為臺灣八景之一的阿里山,則是在明治 29年(1896)始被日本人發現,從此展開一系列阿里山的研究。
首先由齊藤音作和本多靜六博士在山上發現臺灣檜木的新品種,分別命名為「臺灣紅檜」和「臺灣扁柏」。
後來石田常平又在原住民引導下,發現廣大的檜木森林。
同時,為促進阿里山的林木及觀光的開發,後藤新平委託河合鈰太郎博士規劃,這就是阿里山鐵路的由來。
這條在大正元年(1912)完成的阿里山登山鐵路,全長 72公里,落差 2,106公尺,成為世界3大登山鐵道之一,而聞名於世(二三○192頁)。

 


:::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