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8 國家安全局

43年(1954)蔣介石 68歲高齡當選第 2任總統,陳誠為副總統,俞鴻鈞為行政院長。
44年(1955)4月蔣介石鑑於年事已高須加速安排接班,蔣介石撤消總統府機要室資料組,以「臨時條款」命令成立等同總統權限的國防會議。蔣介石為主席,周至柔祕書長,蔣經國為副祕書長。因應國防會議需要,成立「國家安全局」和「動員委員會」等二機構。

國家安全局為全國情治首腦,以投靠蔣經國軍統局鄭介民為局長。動員委員會則以處理動員法案,調查經濟犯罪為名,實為箝制工商團體的有力武器。任職總統府資料組,後為調查局副局長,從事調查工作 42年的高明輝,如此形容動員委員會,他說:「動員委員會後來被裁撤掉,但未裁撤前,權力非常大。保安司令部下轄的保安處,有1個單位叫『遊動查緝組』,受動員委員會的督導,由於是專門管理經濟犯罪工作,經常和工商界人士接觸,被遊動查緝組點到的商人,個個都怕他們,所以就常用各種管道去攏絡他們,其中的弊端重重,黑暗得不得了。」(一九六  137頁)


蔣經國為捉權,在臺灣的特務組織幾乎滴水不漏,臺灣有名《新英文法》作者柯旗化形容臺灣已是「監獄島」。對政治毫無興趣的柯旗化,祇因高雄鼓岩國小有位外省畢業生持有中共歌集,連累整個學校老師被捕,其中柯旗化同學陳文波,為證明無辜拜託柯旗化出面證明,不料因此連累,搜索柯旗化家,從柯氏日記載有新聞內容:「蔣氏下野,和平曙光初現。」為罪名囚禁 17年(八二  130頁)。


58年(1969)臺灣發生逮捕大學生事件,這是 50年(1961)筆名狄仁華的海外留學生,在中央日報發表臺灣人沒有公德心和人情味,隨地吐痰,且不遵守交通規則。引起臺灣大學生迴響,故在 53年(1964)集合各校發起「青年自覺運動」,以「不要讓歷史嘲笑我們是頹廢自私的一代」為訴求,開始送白米、舊衣物和指揮交通等社會救濟工作。不料 58年(1969)政府遣送一名中國難胞到澳門,引起少數學生反彈,主張遊行示威觸怒當局,以叛亂為由,許多核心學生被株連甚至死刑。
這是臺灣學生運動史極為轟動事,因媒體噤若寒蟬鮮為社會知道(二五二 80頁)。

諸如此類,臺灣在蔣經國鐵蹄下,成為鐵幕比日治更甚,臺灣人從此聞政治色變,更遑論請願、遊行。
在臺灣盡你所能,只能默默讀書、經商或做個小公務員,沒有當局同意,臺灣人是無法升官發財。
對有作為青年言,出國留學便成為人生最大目標。


臺灣既是鐵幕,臺灣人不能有所主張,不管獨立或託管都是當局禁忌。
身處風聲鶴唳臺灣人,首先想到的就是美國,殊不知美國經過麥卡錫反共旋風,已變成為反共可以犧牲盟國人權國家,
越南吳廷琰、南韓李成晚的獨裁都是範例。
47年(1958)臺灣成為對中國使用 U-2等高空偵察基地被建立,美國出機,臺灣出人,國民黨與美國情報關係進入全盛時期。
後來成為美國中央情報局副局長的克萊恩,該年來臺擔任中央情報局臺灣站長,因酒量出奇與蔣經國成為莫逆, 51年(1962)離臺,對駐守臺灣的回憶,他說:「是我事業中最令人振奮的時期。」(二五○  77頁)

  


:::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