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 二月政爭

79年(1990)總統選舉,對李登輝言是難熬的一年,政治上與李煥不合,軍事上也與郝伯村意見相左。
為求省籍平衡,李登輝自作主張提名曾為法務部長,政治大學校長,生性溫厚的李元簇為副總統候選人。
李元簇由於被認為是「沒有聲音的人」,因而有李登輝攬權傳聞。
這些作為引起李煥、郝伯村、蔣緯國、許歷農、陳履安和林洋港等所謂「非主流派」不滿。
由於總統候選人必須經過 2月 11日國民黨臨時中全會同意,原本以為提名無問題的李登輝,直到 10日下午,才從國民黨副秘書長鄭心雄口中得知,這段提名期間,李煥和郝伯村不但積極奔走密商,且傳出「要改變明天提名」消息。
為防堵「非主流派」假借黨內民主,實為政變陰謀。

李登輝採取直接滅火方式,一面召見國防部長鄭為元、參謀總長陳燊齡等軍方強人穩定軍情。
同時由總統府秘書蘇志誠出面通告媒體訴之輿論,使第二天輿情譁然,政壇為之沸騰。
由於事先有安排,穩住了非主流派想改變議會的程序。
同時,當林洋港帶頭主張黨內民主,以無記名投票決定總統人選時,宋楚瑜突上臺起身反制說:
「黨內這幾天有一些令人憂慮的動作,和破壞黨內團結的運作。」
會議的焦點最後落在郝伯村身上,因他始終未作表態,最後以九十九對七十票,決定仍以起立方式決定總統候選人。
這被稱為「二月政爭」的危機終而落幕,李登輝和李元簇成為國民黨提名第八任總候選人。


雖有黨內提名,仍需經過國民大會間接選舉,雖說蔣經國病逝,依憲法規定由副總統李登輝繼任總統,但在此次選舉中,能否經由資深國代佔多數的國民大會選舉為總統,仍是一個疑問。事實上,這些在蔣介石時代,以大陸淪陷,除臺灣以外,其他省不能改選,維持其獨裁體制的國會,至今已歷四十年。

除非反攻大陸成功,否則反遠不能改選的國大代表,已因自然陶汰,從當初成立國民大會的三千多人減為六百多人,但要說服這些代表支持臺籍的李登輝仍是困難。另一方面,消息傳來,「二月政爭」失敗的李煥、郝伯村仍有圖謀不軌的跡向。(一五六171頁)
而且林洋港仍企圖結合蔣緯國或陳履安,形成「林蔣配」或「林陳配」的競選組合。

最後選定了蔣緯國,這位原是戴季陶和日本女子所生,蔣介石領養後,曾被誤為蔣經國同父異母兄弟,出來搭配競選總統和副總統。
成為「主流派」和「非主流派」的對決,幸賴李登輝領導的「主流派」當機立斷,先發制人,對「非主流派」李煥、郝伯村、林洋港、蔣緯國和陳履安等人的動向,除命令國安局長緊急處理外。對於林洋港和蔣緯國等聯合欲競選總統和副總統一事,李登輝在 3月 3日,首度召見黃少谷、袁守謙、陳立夫、辜振甫、李國鼎、倪文亞、謝東閔和蔣彥士等黨內「八老」,聽取他們的意見,並由他們出面與林洋港、蔣緯國等人疏通。


正當緊要關頭,林洋港 3月 4日參加由一部份老國代舉辦「林蔣配」支持會,發現他們在意的乃是外省人復辟,他只是被利用的棋子。
於是發表了「候而不選」讓人揣測的名言。而蔣緯國亦由蔣孝武出面,以違背蔣經國遺志為由嚴加斥責。
發現局勢不利的非主流派,企圖利用 3月 5日黨內「八老」面談機會,要求撤換國安局長宋心濂、宋楚瑜和蘇志誠「二宋一蘇」為退選條件,但為李登輝拒絕。最後讓非主流瓦解的,則是臺灣前省議長蔡鴻文拜訪林洋港,以「臺奸」一詞,告知許多臺灣人心聲,驚醒夢中人,加上國大選舉比例懸殊,主動退選方才平息紛擾。

  


:::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