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政隆 台灣史研究室
李政隆 台灣史研究室
李政隆 台灣史研究室
李政隆 台灣史研究室
李政隆 台灣史研究室
李政隆 台灣史研究室
Toggle navigation
李政隆 台灣史研究室
:::
主選單
線上書籍
影音播放
登入
登入
帳號
密碼
登入
:::
所有書籍
「第七章 兩蔣統治時期」目錄
MarkDown
7-11 臺灣大眾幸福黨
1. 中國淪陷
1-1 中山艦事件
1-2 四一二事件
1-3 反共明星
1-4 打倒新軍閥
1-5 中原大戰
2. 蔣介石的特務組織
2-1 財政部長宋子文
2-2 蔣介石特務組織
2-3 五次剿共
2-4 日本之侵略&西安事變
2-5 對日抗戰
2-6 貪腐的蔣宋孔家族
2-7 共產黨興起
3. 臺灣接收
3-1 臺灣「金銀島」
3-2 被出賣的臺灣
3-3 財產接收
3-4 臺灣工業破壞
3-5 整肅臺灣舊勢力
3-6 二二八前夕的臺灣
4. 二二八事件
4-1 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
4-2 國民黨重施故技
4-3 「三十二條要求」
4-4 臺灣黑名單
4-5 臺灣共產黨
4-6 撒退前的臺灣
4-7 蔣介石當選總統
5. 中國國民黨軍事失敗
5-1 頒佈戒嚴令
5-2 蔣介石盜取黃金
5-3 黃金運送
6. 蔣介石來臺
6-1 蔣經國的政工班
6-2 美援臺灣
6-3 韓戰爆發
6-4 美軍司令麥克阿瑟
7. 兩蔣統治體制
7-1 臺灣地方自治綱要
7-2 三七五減租
7-3 懲治叛亂條例
7-4 中美共同防禦條約
7-5 八二三砲戰與白團
7-6 整肅吳國楨
7-7 孫立人兵變
7-8 國家安全局
7-9 海外台獨組織
7-10 《自由中國》
7-11 臺灣大眾幸福黨
7-12 共同安全法
8. 蔣經國統治下的臺灣
8-1 臺灣的經濟成長
8-2 臺灣新興的中小企業
8-3 蔣經國接班
8-4 紅葉少棒隊
8-5 臺灣退出聯合國
8-6 臺灣「增額選舉」
9. 臺灣黨外運動
9-1 新一代黨外
9-2 中壢事件
9-3 美麗島事件
10. 臺灣地方派系與黑金
10-1 臺灣北部地方派系
10-2 臺灣南部地方派系
10-3 屏東與高雄市地方派系
11. 臺灣本土文化
11-1 外來的中華文化
11-2 兩蔣後期臺灣文化
11-3 臺灣宗教迫害
11-4 蔣介石逝世
12. 繼任的蔣經國
12-1 臺灣關係法
12-2 作票的國民黨
12-3 臺灣工商業發展的障礙
12-4 黨營事業
12-5 獨裁蔣經國
12-6 美國「江南案」
13. 變革的蔣經國
13-1 黨外三君子
13-2 臺灣環保運動
13-3 臺灣民主進步黨
13-4 解除戒嚴
13-5 臺灣人蔣經國
8. 蔣經國統治下的臺灣
第七章 兩蔣統治時期 ========== 就在蔣經國白色統治中,臺灣社會開始轉型。 陳誠土改政策固然使 27多萬戶佃農得到土地,也使 10多萬戶地主因喪失土地必須轉向工商業。 雖然政府徵收地主土地,以 7成「土地債券」搭配三成水泥、製紙、工礦、農林等四大公司股權的「實物債券」,鑑於國民黨腐敗,許多放領地主都是小地主,所得補償金根本無法參與任何投資,且在通貨膨脹恐懼下皆以低價求售,這使臺灣大地主得到機會掌握四大公司的經營。這在當時幾乎全由政府壟斷的工商業,雖只佔 5%,卻是臺人難得從事工商業機會。 臺灣經濟自從陳儀無情破壞後,雖說 41年(
1952
)農業生產已恢復戰前產量,這是在美國肥料經援才能達成目標。 臺灣整體經濟,因中國撤退來臺人口增多,仍處於二二八事件後的生產水平,工業落後、物資供應緊張、物價昂貴、失業率高處境。 臺灣經濟極度困難時,幸因韓戰爆發,美國終而意識到臺灣地位重要,由國會通過「共同安全法」(Mutual Security Act)開始對臺長期援助。 這個援助雖說以軍事為主,但對經濟復甦極度緩慢的臺灣言極為重要,從 39年(
1950
)到 62年(
1973
) 24年間總共援助臺灣二十五億六千五百多萬美元(三○八 6頁),成為臺灣經濟最大支柱。國史館在《臺灣光復後美援史料》中承認:
「在此期間,我國產業落後,生產低落,大部份物資均賴國外輸入,以維供應,而我國外匯極端缺乏下,進口能力極為薄弱,如無美援的彌補,誠不堪設想。……尤其是最初 10年,美援物資常佔我國全部進口額之 40%」
。(三○八 2頁) 臺灣真正恢復日治時代的輸出能力,則是 60年(
1971
)以後的事。(一三六 7頁) 這些輸出產品 52年(
1963
)以前,仍以糖、米、茶等農產品為主,混雜著紡織、合板及農產加工等初級工業產品。(一三六21頁) 這些產品全須依賴國外進口原料,與接收時臺灣累積有大量物資及原料的經濟實力,仍有不可同日而言的差距。
:::
會員登入
帳號
密碼
記住我
登入
主選單
首頁
線上書籍
影音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