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政隆 台灣史研究室
李政隆 台灣史研究室
李政隆 台灣史研究室
李政隆 台灣史研究室
李政隆 台灣史研究室
李政隆 台灣史研究室
Toggle navigation
李政隆 台灣史研究室
:::
主選單
線上書籍
影音播放
登入
登入
帳號
密碼
登入
:::
所有書籍
「第七章 兩蔣統治時期」目錄
MarkDown
9. 臺灣黨外運動
1. 中國淪陷
1-1 中山艦事件
1-2 四一二事件
1-3 反共明星
1-4 打倒新軍閥
1-5 中原大戰
2. 蔣介石的特務組織
2-1 財政部長宋子文
2-2 蔣介石特務組織
2-3 五次剿共
2-4 日本之侵略&西安事變
2-5 對日抗戰
2-6 貪腐的蔣宋孔家族
2-7 共產黨興起
3. 臺灣接收
3-1 臺灣「金銀島」
3-2 被出賣的臺灣
3-3 財產接收
3-4 臺灣工業破壞
3-5 整肅臺灣舊勢力
3-6 二二八前夕的臺灣
4. 二二八事件
4-1 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
4-2 國民黨重施故技
4-3 「三十二條要求」
4-4 臺灣黑名單
4-5 臺灣共產黨
4-6 撒退前的臺灣
4-7 蔣介石當選總統
5. 中國國民黨軍事失敗
5-1 頒佈戒嚴令
5-2 蔣介石盜取黃金
5-3 黃金運送
6. 蔣介石來臺
6-1 蔣經國的政工班
6-2 美援臺灣
6-3 韓戰爆發
6-4 美軍司令麥克阿瑟
7. 兩蔣統治體制
7-1 臺灣地方自治綱要
7-2 三七五減租
7-3 懲治叛亂條例
7-4 中美共同防禦條約
7-5 八二三砲戰與白團
7-6 整肅吳國楨
7-7 孫立人兵變
7-8 國家安全局
7-9 海外台獨組織
7-10 《自由中國》
7-11 臺灣大眾幸福黨
7-12 共同安全法
8. 蔣經國統治下的臺灣
8-1 臺灣的經濟成長
8-2 臺灣新興的中小企業
8-3 蔣經國接班
8-4 紅葉少棒隊
8-5 臺灣退出聯合國
8-6 臺灣「增額選舉」
9. 臺灣黨外運動
9-1 新一代黨外
9-2 中壢事件
9-3 美麗島事件
10. 臺灣地方派系與黑金
10-1 臺灣北部地方派系
10-2 臺灣南部地方派系
10-3 屏東與高雄市地方派系
11. 臺灣本土文化
11-1 外來的中華文化
11-2 兩蔣後期臺灣文化
11-3 臺灣宗教迫害
11-4 蔣介石逝世
12. 繼任的蔣經國
12-1 臺灣關係法
12-2 作票的國民黨
12-3 臺灣工商業發展的障礙
12-4 黨營事業
12-5 獨裁蔣經國
12-6 美國「江南案」
13. 變革的蔣經國
13-1 黨外三君子
13-2 臺灣環保運動
13-3 臺灣民主進步黨
13-4 解除戒嚴
13-5 臺灣人蔣經國
9-2 中壢事件
第七章 兩蔣統治時期 ========== 新一代黨外活動此時開始萌芽,58年(
1969
)黨外人士康寧祥當選臺北市議員。 61年(
1972
)蔣經國就任行政院長時他又當選立法委員。 64年(
1975
)蔣介石死後不久的 8月,以黃信介為發行人,康寧祥為社長,張俊宏為總編緝,被關 8年甫出獄的黃華為副總編緝,出版第一本可聯結黨外精英雜誌《臺灣政論》於焉誕生。 這份串連全島黨外力量的雜誌,雖然發行五個月後被禁,已為黨外組織謀得聯結共識,成為日後選舉、議會抗爭、街頭運動、輿論等黨外組織範例。在臺灣史上爭取民主自由《臺灣政論》有其貢獻。 但副總編輯黃華因此被判刑 10年。《臺灣政論》被禁後,許多雜誌像《八十年代》、《深耕》等像雨後春筍般產生。 就在蔣經國企圖透過新資產階級,聯結地方勢力重用吳伯雄、林洋港、高育仁及張豐緒等人時。 黨外也分三股勢力崛起,有康寧祥、黃順興、邱連輝、康義雄、王昆和、康水木,以及參與郭雨新選舉,像游錫堃等眾多青年,他們結合社會群眾成為一股勢力。其次則是辦雜誌、在雜誌上發表反對文章崛起的知識份子,像陳婉真、王拓、黃煌雄、李敖以及左派的陳鼓應、陳映真等人。最後則是脫離國民黨的反對勢力,由於國民黨多用買票選舉,再從選舉結果舉用人才,引起清寒有能者不滿故而脫黨競選,像邱連輝、林正杰等都是。 由於蔣介石死亡,蔣經國開始為鞏固地位整肅異己,利用競選攻擊黨外。像立委選舉期間,就民主憲政與蔣介石遺產等提出「29問」,就問於蔣經國,要求公佈財產的白雅燦被判無期徒刑。將素有黨外鐵漢之稱的顏明聖及助選員楊金海下獄。 另外也判處陳明財重刑,使他不得不偕 15歲兒子,冒險偷渡海外求生。 這些白色恐怖加上宜蘭郭雨新作票事件刺激,激起臺南人王幸男不滿, 遂利用炸彈郵包企圖炸傷謝東閔、李煥、黃杰等人對蔣經國警告。 因此炸傷謝東閔左手被判死刑,其姊姊出席美國會,在「臺灣人權聽證會」援救下改判無期徒刑。 直到 79年(
1990
)始出獄,不久當選立法委員。
:::
會員登入
帳號
密碼
記住我
登入
主選單
首頁
線上書籍
影音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