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政隆 台灣史研究室
李政隆 台灣史研究室
李政隆 台灣史研究室
李政隆 台灣史研究室
李政隆 台灣史研究室
李政隆 台灣史研究室
Toggle navigation
李政隆 台灣史研究室
:::
主選單
線上書籍
影音播放
登入
登入
帳號
密碼
登入
:::
所有書籍
「第七章 兩蔣統治時期」目錄
MarkDown
12-1 臺灣關係法
1. 中國淪陷
1-1 中山艦事件
1-2 四一二事件
1-3 反共明星
1-4 打倒新軍閥
1-5 中原大戰
2. 蔣介石的特務組織
2-1 財政部長宋子文
2-2 蔣介石特務組織
2-3 五次剿共
2-4 日本之侵略&西安事變
2-5 對日抗戰
2-6 貪腐的蔣宋孔家族
2-7 共產黨興起
3. 臺灣接收
3-1 臺灣「金銀島」
3-2 被出賣的臺灣
3-3 財產接收
3-4 臺灣工業破壞
3-5 整肅臺灣舊勢力
3-6 二二八前夕的臺灣
4. 二二八事件
4-1 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
4-2 國民黨重施故技
4-3 「三十二條要求」
4-4 臺灣黑名單
4-5 臺灣共產黨
4-6 撒退前的臺灣
4-7 蔣介石當選總統
5. 中國國民黨軍事失敗
5-1 頒佈戒嚴令
5-2 蔣介石盜取黃金
5-3 黃金運送
6. 蔣介石來臺
6-1 蔣經國的政工班
6-2 美援臺灣
6-3 韓戰爆發
6-4 美軍司令麥克阿瑟
7. 兩蔣統治體制
7-1 臺灣地方自治綱要
7-2 三七五減租
7-3 懲治叛亂條例
7-4 中美共同防禦條約
7-5 八二三砲戰與白團
7-6 整肅吳國楨
7-7 孫立人兵變
7-8 國家安全局
7-9 海外台獨組織
7-10 《自由中國》
7-11 臺灣大眾幸福黨
7-12 共同安全法
8. 蔣經國統治下的臺灣
8-1 臺灣的經濟成長
8-2 臺灣新興的中小企業
8-3 蔣經國接班
8-4 紅葉少棒隊
8-5 臺灣退出聯合國
8-6 臺灣「增額選舉」
9. 臺灣黨外運動
9-1 新一代黨外
9-2 中壢事件
9-3 美麗島事件
10. 臺灣地方派系與黑金
10-1 臺灣北部地方派系
10-2 臺灣南部地方派系
10-3 屏東與高雄市地方派系
11. 臺灣本土文化
11-1 外來的中華文化
11-2 兩蔣後期臺灣文化
11-3 臺灣宗教迫害
11-4 蔣介石逝世
12. 繼任的蔣經國
12-1 臺灣關係法
12-2 作票的國民黨
12-3 臺灣工商業發展的障礙
12-4 黨營事業
12-5 獨裁蔣經國
12-6 美國「江南案」
13. 變革的蔣經國
13-1 黨外三君子
13-2 臺灣環保運動
13-3 臺灣民主進步黨
13-4 解除戒嚴
13-5 臺灣人蔣經國
12-3 臺灣工商業發展的障礙
第七章 兩蔣統治時期 ========== 雖然蔣介石父子設計的二層統治體系中,臺灣選舉縱使失敗,只是下層政體的改變,無礙蔣經國獨裁統治。 只是臺灣小島,若執政黨當選縣市長或省議員只佔很少比例,不只成為國際笑柄,也會成為黨外攻擊鏢靶。 曾任高雄縣長余登發就曾調侃說:
「全臺 21縣市長,假如都給黨外拿下來,國民黨倒不倒就不要緊了。」
(二○一83頁) 為此緣故,蔣經國必須使出渾身解數,阻礙黨外當選,他除用買票,也用監票和作票交叉運作方式操控選舉。 最有名例子是 61年(
1972
)郭雨新競選,由省議會間接選舉的監察委員,國民黨省黨部主委坐在票口箱上監票,亮票後才能投票下,使原與黨外省議員計劃好,穩定當選的結果卻以零票落選。(二○一 22頁) 同樣是 64年(
1975
)為阻止郭雨新當選立法委員,利用創記錄的廢票8萬多張使他落選。 66年(
1977
)「中壢事件」,可說是民眾對國民黨作票不滿,激盪衍生出的街頭抗議。 70年(
1981
)代替余登發出來競選的余陳月瑛,得票 20萬 9千多票,以 3,617票些微差距落敗。 74年(
1985
)陳水扁競選臺南縣長,在民眾擁戴的旋風下高票落選。 不幸落選的陳水扁謝票時,意外在關廟鄉東勢村,因村民張榮財駕駛農用拼裝車煞車失靈,撞到陳水扁夫人吳淑珍,使她終身與輪椅為伍,身體持續惡化至今。而張榮財因此被冠上「國民黨劊子手」臭名,忍受鄉民不斷指責。雖然此事件後來在陳水扁寬容下,第二次出庭就撤回告訴。卻也被衍生成為「政治迫害」事件,成為每次選舉,陳水扁受害的政治訴求,直到 89年(
2000
)陳水扁總統大選,仍被使用成為批鬥國民黨武器。 國民黨公開作票或買票,幾乎到「路人皆知」。 國民黨為教導無知的孩童,仇視黨外人士,竟以教育二分法,誣指黨外人士為壞人,國民黨則是好人教育下一代。(二○一 58頁) 蔣經國為求國民黨長治,除以各種手段攔阻黨外當選且為取得臺灣人信任,勤跑基層塑造親民形象,也以簡潔住居和樸素衣著表明廉潔。不管內容是否虛偽,簡樸的表面確實獲得百姓認同。 從 80年代起以「擴大參與」,開始第2次的人事變革,俗稱「吹台青」,讓更多的臺灣人參與政治。 73年(
1984
)更使與黨外較少恩怨的李登輝成為副總統候選人。且在施政過程中,對外一再強調「民主憲政」與選舉過程的「公正、公平、合法」。 但不管他如何對外強調,直到他逝世,國民黨的選舉買票,仍被國人視為最大的恥辱。 為挽救國民黨選戰劣勢,為求勝選不計後果,72年(
1983
)中央民意代表選舉。 在關中主導下臺北市全部提名金牛競選立委,推出以買票全員當選的「7喜計劃」。 這次勝選雖使國民黨軍心大振,但財團進入政治界,不僅使國民黨蒙上「金權政治」罵名。 同時,這些財團在立法院以蔡辰洲為主,利用特權政商掛勾, 73年(
1984
)終於爆發了臺灣有史以來最大超貸的「國泰十信」案。 十信倒閉使很多人受害,總統府秘書長蔣彥士不得不下臺。
:::
會員登入
帳號
密碼
記住我
登入
主選單
首頁
線上書籍
影音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