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政隆 台灣史研究室
李政隆 台灣史研究室
李政隆 台灣史研究室
李政隆 台灣史研究室
李政隆 台灣史研究室
李政隆 台灣史研究室
Toggle navigation
李政隆 台灣史研究室
:::
主選單
線上書籍
影音播放
登入
登入
帳號
密碼
登入
:::
所有書籍
「第八章 臺灣本土政權時期」目錄
MarkDown
3-8 新黨
1. 李登輝崛起
1-1 蔣經國栽培
1-2 李登輝繼位之爭
1-3 國民黨內新勢力
1-4 閣揆俞國華
2. 解嚴後的黨外運動
2-1 臺灣國名
2-2 天安門事件
2-3 民進黨內鬥爭
2-4 二月政爭
2-5 萬年國代
3. 李登輝總統
3-1 治安閣揆
3-2 國統綱領
3-3 中共武力威嚇
3-4 臺獨黨綱
3-5 郝伯村辭職
3-6 臺灣加入聯合國
3-7 貪婪之島
3-8 新黨
4. 蛻變中的民進黨
4-1 李登輝情結
4-2 黑金政權
4-3 拉法葉艦事件
4-4 亞太營運中心
5. 總統直選
5-1 一九九五年閏八月
5-2 WTO與APEC
5-3 國民黨繼位之爭
5-4 香港回歸
5-5 亞洲金融風暴
6. 戒急用忍政策
6-1 柯林頓對臺政策
6-2 兩岸談判
7. 兩國論
7-1 臺灣安全加強法
7-2 陳水扁的「新中間路線」
7-3 獨派質疑
7-4 臺灣的災難
7-5 總統候選人救災
8. 陳水扁當選總統
8-1 政黨輪替
8-2 中共武力攻台
8-3 台海戰力分析
8-4 民進黨執政
9. 陳水扁「四不一沒有」
9-1 開放大陸投資
9-2 高科技外移
10. 臺灣的社會問題
10-1 兩岸三通
10-2 廢核四與公投
10-3 農漁會整頓
11. 臺灣兩岸局勢
11-1 臺灣軍購案
11-2 自衛人衛
11-3 伊拉克戰爭
12. 貪腐國民黨
12-1 本土派黑金
12-2 臺灣立法院
13. 百萬人護臺運動
13-1 臺灣財政問題
13-2 新十大建設
13-3 捐地節稅
13-4 優惠存款改革
4-1 李登輝情結
第八章 臺灣本土政權時期 ============ 79年(
1990
)可說是黨外示威遊行最頻繁的一年,不只因郝伯村上臺就任閣揆。 同時對可隨意羅幟「叛亂」罪名的刑法一百條,也經陳水扁在立法院提出後,成為社會焦點。 80年(
1991
) 9月終於在中央研究院士李鎮源號召下,成立「反閱兵、廢惡法」的「一○○ 行動聯盟」,除反對軍人干政外,也主張廢除刑法一百條。但國民黨以刑法一百條,牽涉到「破壞國體」及「陰謀叛亂」為由,加以拒絕。為達廢法目的,李鎮源又在隔年2月,朝野就刑法一○○條、憲政問題展開政黨協商時,發起了「臺灣醫界聯盟」聲援。 同時也發起「廢國大、反獨裁」運動。 適巧當時又發生陳正然等青年,因閱讀「臺灣四百年史」,以涉嫌「叛亂」收押,引起知識界抗議。 在「五二○」,終引發 5萬人的示威抗議。 這些輿論壓力使得國民黨,不得不在 81年(
1992
)5月,同意修改刑法一○○條,刪除「思想犯罪」部份。 因此次修法,使得過去犯內亂罪及預備內亂罪的黃華、陳婉真、林永生、許龍俊、江蓋世及鄒武鑑等人都被釋放重獲自由。 就在社會運動蓬勃發展時,民進黨也在 80年(
1991
)10月的選舉中,許信良當選黨主席。 原來民進黨中的兩個系統,新潮流系以作風民主,且有共同理念著稱,較能團結一個群體。 而美麗島系則相反,以「大老」形象,結合各個山頭不同理念,形成鬆寬的組織。 77年(
1988
)美麗島系為了從新潮流手中奪回權利,遂利用剛出獄的黃信介「大老」形象,結合其他利益派系,取得黨主席席位。(三一七 124頁)但後繼的許信良,擅長以利益交換整合黨內派系。他為擊敗出獄不久,卻有極高聲望的施明德,以「賄聲賄影」手法,拉攏黨內獨派代表,(三一 115頁) 這雖使他選上黨主席,但在未能取得過半中常委情況下,只得犧牲張俊宏,由江鵬堅繼任秘書長,以交換其他非美系的合作。 此舉不僅影響美麗島系的團結,而且以利益交換做為領導的基礎,也容易產生弊端。 像81年(
1992
)推舉中央不分區代表時,反對新潮流黨員直選的建議,採用委選制,不料,卻引發黨內賄選等多起軒然大波事件。 使涉案的林文郎、葉耀鵬、徐明德、趙綉娃等當事人,紛紛出面自清。(三一七 215頁) 這件賄選案,最後雖由黃信介出面提議改為直選而落幕。 但對已被民進黨查賄小組,查出嫌疑的人,在民進黨中評會,不得不又裁示無罪,使得新潮流吳乃仁等因此憤而退席(三一七127頁),不僅使美麗島系聲譽大跌,開始走向式微,也使民進黨從此蒙上「新黑金」的批評。 就在國民黨終止「動員勘亂時期」,承認中共,並於 81年(
1992
)制定「兩岸時期關係條例」展開兩岸接觸之際。 無法參與修法的民進黨,疑懼在郝伯村主導下做出對臺灣不利之事,故而反對僅國共兩黨會談。 故也組織「國家政策諮議委員會」敦促政府確立「一中一臺」,冷卻大陸熱。 並提出「現階段兩岸關係與中國大陸政策」,主張以法制後的國安會取代國統會、國安局,並以兩岸關係委員會取代陸委會。 同時在 80年(
1991
)底,民進黨五全大會,通過舉世矚目的「公投臺獨黨綱」。 民進黨並表達,樂見臺灣能以「臺澎金馬關稅領域」名稱,參加關稅暨貿易總協定(GATT)為觀察員。 直到82年(
1993
)縣市長選舉,許信良為區分與李登輝民主改革不同,扳回在臺灣逐漸失去的抗爭優勢。 不僅主張臺獨,且指臺灣人如同英美關係,為「新興民族」,走上「急獨」路線,而且直接批評李登輝「竊取民進黨的改革主張」為「歷史享受者」。由於民進黨的急獨表現,使得社會上統獨對立急遽昇高。不僅國民黨內部,有理由將之歸咎於李登輝的民主改革,且使中共、非主流、新黨等,所謂「三合一」連線,對李登輝「中華民國在臺灣」、「中華民國主權獨立」、「務實外交」、「主權在民」主張,都被打成是「臺獨路線」,使臺灣的民主改革更形困難。(二五六 41頁) 81年(
1992
)底立委選舉,民進黨利用國民黨內鬥及國人反對郝伯村執政,使得民進黨得以打破記錄以得票率三十一%,總計五十一席進入立法院。而且澎湖縣長補選也大爆冷門,由民進黨高植澎當選。 與此同時,花蓮縣則爆發黃信介指控選舉舞弊案。 原來黃信介以「元帥東征」,民進黨主席身份競選花蓮縣立委,不料卻以六十二票敗給魏木村,後來在不停抗議下逼使法院驗票,發現國民黨集體舞弊, 11個投票箱,比選舉人多出七百三十八張票,驗票結果五百三十四票係投給魏木村,國民黨作票證據確鑿,使得國民黨內雖有反對聲音,仍不得不在選後四十六天公告黃信介當選。為此事件,勾結公所魏木村弟弟魏東河等二十多人被告求刑確定,而內政部長吳伯雄、省民政廰夷涂德錡、花蓮縣長吳國棟不得不分別請辭,才結束此作票風波。
:::
會員登入
帳號
密碼
記住我
登入
主選單
首頁
線上書籍
影音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