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政隆 台灣史研究室
李政隆 台灣史研究室
李政隆 台灣史研究室
李政隆 台灣史研究室
李政隆 台灣史研究室
李政隆 台灣史研究室
Toggle navigation
李政隆 台灣史研究室
:::
主選單
線上書籍
影音播放
登入
登入
帳號
密碼
登入
:::
所有書籍
「第六章 日治時期」目錄
MarkDown
2-3 臺灣人抗日
1. 日本明治維新
1-1 中日甲午戰爭
1-2 日軍來台
2. 日本治台初期
2-1 臺灣鐵路改建
2-2 日本早期在台教育
2-3 臺灣人抗日
2-4 日本在台徵兵
2-5 腐敗的日本官僚
3. 武官總督治台初期
3-1 三大調查
3-2 臺灣衛生整治
3-3 臺灣都市計劃
3-4 臺灣醫療設施
3-5 臺灣鐵、公路建設
3-6 臺灣港口建設
3-7 臺灣鴉片的禁絕
3-8 日俄戰爭後的臺灣
3-9 臺灣理番總督
3-10 禁絕臺灣舊習俗
4. 日治時的臺灣經濟
4-1 鼓勵日本獨佔企業
4-2 臺灣土地漲價
4-3 早期糖業史
4-4 西來庵事件
4-5 日治中期的建設
4-6 嘉南大圳
4-7 第一次大戰後的臺灣
4-8 歐洲經濟不景氣
5. 日本文官總督與民主運動
5-1 臺灣教育改進
5-2 臺灣醫學教育
5-3 廢除六三法案、臺灣啟發會
5-4 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
5-5 臺灣文化協會
5-6 治警事件
6. 臺灣社會運動
6-1 臺灣農民問題
6-2 日本退官佔地事件
6-3 臺灣農民組合
6-4 臺灣民報
6-5 日本金融風暴
6-6 東方會議
6-7 霧社事件
7. 臺灣民主運動
7-1 臺灣民眾黨
7-2 滿洲開發
7-3 軍人干政
7-4 臺灣拓殖殊式會社
8. 臺灣民主運動尾聲
8-1 民眾黨分裂
8-2 臺灣地方自治聯盟
9. 臺灣文化與藝術
9-1 臺灣音樂
9-2 臺灣新戲劇
9-3 臺灣新文學
9-4 臺灣美術
10. 日本統治尾聲
10-1 日本軍國主義
10-2 第二次世界大戰
10-3 臺灣的工業
10-4 工業蛻變時期
10-5 臺灣軍需工業
10-6 臺灣皇民化運動
10-7 臺灣徵兵制度
2-5 腐敗的日本官僚
第六章 日治時期 ======== 事實上,乃木總督時期,除以高壓政策防止臺灣人抗日外。 當時中國義和團興起「攘夷」運動,臺灣也受影響議論紛紛。 為防止謠傳中國抗日人士來台,日本除於明治 29年(
1896
)元旦,發佈「清國人偷渡與登陸條例」(六九 1054頁)。 嚴格管制中國人來台。同時對居留在臺灣的「清國人」,也明定兩年自願歸順期限,在明治 30年(
1897
) 5月 8日後,除非已遭應允否則視同外國人管理。被限制入境的「清國人」,直到明治 33年(
1900
),臺灣開始鐵公路及各種公共建設,需要大量勞工,才又制定「清國工人管理規則」,公佈允許短期中國工人來台,統計當時在台居留的中國人數計有 7千多人(六九 1058頁)。 而對不願做為日本人的臺灣人亦然,也規定在 5月 8日前申報,若不申報則以日人視之。由於臺灣人抗日激烈,本以為會有大量人口移出。然而到該日宣佈要離台的,台北僅 1,800多人,台南 2,200人,全台總計 4,500人,佔當時人口 280萬人的百分之 0點 16,比例之低讓日人非常驚異。 既已確定臺灣統治人口,為維持臺灣治安,明治 30年(
1897
)9月,乃木總督鑑於「徵兵」乃國民應盡義務,臺灣既入版圖,有意在台實施徵兵(六九 1111頁)。但因叛亂事件頻傳,唯恐台籍兵反成臥底,為匪養患。 故先以總督府訓令,選擇在宜蘭、台東及埔里等3地試辦志願軍役,若成效良好,則可實施於全島。 並在明治 32年(
1899
)10月,公佈實施「新軍役規則」,以全島3個旅進行招募臺灣軍人。 這在臺灣初期招募極為成功的新軍役,直到明治 37年(
1904
)日俄戰爭,卻突然廢止。 主要原因,謠傳入伍後即會被派往各地討伐抗日軍,引起臺灣人害怕。 此外,臺灣人體弱,像第1次在淡水、景尾(景美)兩地招募新兵,30人應募者中只有 2人合格。 加上臺灣兵不識字又不守規矩,受嚴格訓練即相謀逃亡。 若付軍法審判,唯恐對殖民地打擊,而讓其解甲,卻又成中傷日本軍隊的謠言,不利日本形象(六九1161頁)。 最後,不得已取消此政策。使得在台徵兵的政策,直到第 2次世界大戰,因缺軍員嚴重,方才恢復在台徵兵。
:::
會員登入
帳號
密碼
記住我
登入
主選單
首頁
線上書籍
影音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