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政隆 台灣史研究室
李政隆 台灣史研究室
李政隆 台灣史研究室
李政隆 台灣史研究室
李政隆 台灣史研究室
李政隆 台灣史研究室
Toggle navigation
李政隆 台灣史研究室
:::
主選單
線上書籍
影音播放
登入
登入
帳號
密碼
登入
:::
所有書籍
「第六章 日治時期」目錄
MarkDown
3-7 臺灣鴉片的禁絕
1. 日本明治維新
1-1 中日甲午戰爭
1-2 日軍來台
2. 日本治台初期
2-1 臺灣鐵路改建
2-2 日本早期在台教育
2-3 臺灣人抗日
2-4 日本在台徵兵
2-5 腐敗的日本官僚
3. 武官總督治台初期
3-1 三大調查
3-2 臺灣衛生整治
3-3 臺灣都市計劃
3-4 臺灣醫療設施
3-5 臺灣鐵、公路建設
3-6 臺灣港口建設
3-7 臺灣鴉片的禁絕
3-8 日俄戰爭後的臺灣
3-9 臺灣理番總督
3-10 禁絕臺灣舊習俗
4. 日治時的臺灣經濟
4-1 鼓勵日本獨佔企業
4-2 臺灣土地漲價
4-3 早期糖業史
4-4 西來庵事件
4-5 日治中期的建設
4-6 嘉南大圳
4-7 第一次大戰後的臺灣
4-8 歐洲經濟不景氣
5. 日本文官總督與民主運動
5-1 臺灣教育改進
5-2 臺灣醫學教育
5-3 廢除六三法案、臺灣啟發會
5-4 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
5-5 臺灣文化協會
5-6 治警事件
6. 臺灣社會運動
6-1 臺灣農民問題
6-2 日本退官佔地事件
6-3 臺灣農民組合
6-4 臺灣民報
6-5 日本金融風暴
6-6 東方會議
6-7 霧社事件
7. 臺灣民主運動
7-1 臺灣民眾黨
7-2 滿洲開發
7-3 軍人干政
7-4 臺灣拓殖殊式會社
8. 臺灣民主運動尾聲
8-1 民眾黨分裂
8-2 臺灣地方自治聯盟
9. 臺灣文化與藝術
9-1 臺灣音樂
9-2 臺灣新戲劇
9-3 臺灣新文學
9-4 臺灣美術
10. 日本統治尾聲
10-1 日本軍國主義
10-2 第二次世界大戰
10-3 臺灣的工業
10-4 工業蛻變時期
10-5 臺灣軍需工業
10-6 臺灣皇民化運動
10-7 臺灣徵兵制度
3-9 臺灣理番總督
第六章 日治時期 ======== 就在兒玉總督和後藤長官努力建設臺灣之際,不料明治 37年(
1904
)發生了日俄戰爭。原來明治 28年(
1895
)甲午戰爭後,日本原可指望接收遼東半島,卻在俄、德、法以維護東洋和平為由,逼日本歸還中國。然而不久後,俄國卻反以租借為由佔領了遼東半島,並在旅順、大連構築工事。而英國也佔有九龍半島和旅順附近的威海衛。法國並租借廣州灣,德國也租借膠州灣。這些不顧「東洋和平」的舉措,更使日本舉國譁然,認為奇恥大辱,尤其是俄國不斷增兵韓國和東北,更使日本如芒在背,俄國遂成為日本臥薪嚐膽不得不打敗的對象。 尤其明治 35年(
1902
)時俄國完成西伯利亞鐵路,不僅直接威脅歐洲的英國,而其遠東政策更是威脅到日本的生存。因利益一致,英國不僅放棄過去與日本簽訂的不平等約,且為鼓動日俄衝突同意簽訂日英同盟。答應不使俄國波羅的海艦隊經過英國屬地,使日本能專心在中國東北的戰役。雖然如此,但經濟和軍隊實力仍有巨大差距的日本,在毫無獲勝把握下一再避戰。日本設法以談判制止俄軍在中國東北和朝鮮的增兵,但成效不彰。加上美國來的情報,俄國遠東軍早在明治 36年(
1903
)11月,確定將對日宣戰。不得已,在陸軍兵力約為8倍,海軍頓數約為2.5倍的懸殊比例下,日本僅能採取突擊方式,由聯合艦隊司令東鄉平八郎率領聯合艦隊,突擊旅順並封鎖港口向俄國宣戰(一四八 144頁)。 這場攸關日本生死的戰役係以大山巖為陸軍統帥,山本權兵衛為海軍統帥,臺灣總督兒玉源太郎為陸軍參謀總長,東鄉平八郎為聯合艦隊司令。計劃以海軍先突擊,封鎖在旅順港內的東洋艦隊。而陸軍則須在俄國波羅的海艦隊支援來到前,就佔有旅順,摧毀整個東洋艦隊,再由陸軍進兵到中國東北其他各地。依此計劃,日本分成四軍攻打東北,其中主攻旅順的第3軍就由乃木希典率領。因故被解職的乃木希典為攻旅順一役,尤其是在沒有足夠的彈藥下,以肉摶攻擊號稱當代最堅強,可炮轟旅順任何船隻的「203高地」要塞,更是付出慘痛代價,死亡 1萬 6千多人,其中包括他僅有的兩個愛子。成為勝利下的悲劇英雄,為全國敬重。 日俄戰爭,日本戰死 4萬6千人,負傷 15萬多人。表面雖說勝利了,俄國幾乎損失整個東洋海軍,但對日本經濟也造成很大的損害。 不只對內發行 17億國債,對外,也向英美籌募了1億3千多萬英鎊的公債,因此日本的財務苦不堪言(一四八244頁)。 加上戰爭僅限中國境內,俄國國內仍維持強大軍力。精疲力盡的日本,唯有央求美國羅斯福總統出面調解才結束戰役。 故說是勝利了,但簽訂的朴資茅斯條約,僅能要求俄軍撒出中國東北和遼東半島,承認日本在韓國的權利,無法對俄國要求任何賠償。 這場被國家認為重大勝利,被民間譏為失敗的談判,卻因此而影響整個世界局勢。 俄國雖無賠償,僅退出中國東北、遼東半島,以及割讓庫頁島部份的土地。但對俄國言卻是極盡屈辱的事,不僅沙皇帝位動搖,社會開始暴動,而列寧的名字也出現在民間,開啟俄國的革命(一四八 235頁)。但對日本而言,因打敗俄國,不僅可與英美平起平坐,且藉此機會與英美同盟,以承認英國在印度,美國在菲律賓的權利,交換彼等對日本在朝鮮權利的認同。有了英美的承認,日本就將遼東半島納入版圖,稱為「關東州」,在那裏設置了總督府。同時宣佈日本為朝鮮保護國,在朝鮮設置總監。 但朝鮮不甘受保護,利用萬國和平會議在海牙召開機會提出申訴,卻不被受理。日本於是又利用此機會,解散朝鮮軍隊。 並在朝鮮人激烈反抗下,明治 24年(
1891
)8月,逼高宗簽訂「日韓合邦條約」,朝鮮正式亡國(二五三 3頁)。 明治 42年(
1909
)因為主導朝鮮亡國的首任總監伊藤博文,訪俄前夕在哈爾濱車站,因此被朝鮮人安重根暗殺(一四八 245頁)。 有了遼東半島與朝鮮,同時擁有面積超過 18萬 6千平方公里的滿州,日本的高興無以言喻。 為了開發滿州,兒玉指派臺灣民政長官後藤新平前往建設滿州鐵路。 雖說日本為建設滿州,在財政匱乏下不惜動用民間資產,同時大膽向國外借貸(一四八246頁)。 但這條花費2億多圓的鐵路,不但取得整個東北的資源,像撫順、煙台等地的煤,還有東北的鐵礦、棉花以及鴉片原料等。 同時日本也藉著這條便宜鐵路的運輸,把原屬美國的市場趕出中國。 像豐田、三井、三菱、住友等都在東北投資,取代了美國的利益。 使得美國不得不向日本提出《平等貿易條約》,像門戶開放、機會均等,奠定日本的貿易強勢地位。 這條攸關滿州開發的鐵路,成為後藤新平離台後,對日本的另一大貢獻。 後藤新平逝世於昭和 4年(
1929
),在臺灣和滿鐵的建設有其重要地位,而兒玉總督卻在明治 39年(
1906
)就任新職後不久突然病逝。
:::
會員登入
帳號
密碼
記住我
登入
主選單
首頁
線上書籍
影音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