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杜魯門對蔣介石絕望,欲繼蘇聯2月14日簽訂「中蘇友好同盟條約」之後承認中共,不料 39年(1950) 6月 25日韓戰爆發。
北韓金日成在中國統一鼓勵下,企圖學習中共一舉攻下朝鮮。
出兵攻打二次大戰後由美蘇共同以北緯38度線為界的南北韓。
為杜絕共產黨亞洲擴張美國出兵,中國也出兵,雙方抗戰之激烈,誠如當時駐韓大使邵毓麟說:
「我們面臨的軍事威脅,以及美國友邦的遺棄,與承認匪偽的外交危機,已因韓戰爆發而局勢大變,露出一線轉機。」
(二四二 795頁)
因韓戰杜魯門重新發表:「臺灣將來地位之決定需待太平洋安全之恢復,與日本和平解決或由聯合國考慮。」
杜勒斯(John F. Dullers)對臺灣聲明日本僅放棄主權,臺灣永久地位則須四強代表簽字同意,設若 1年內無法取得協議,應交由聯合國處理。(一七三 409頁)在此聲明臺灣地位重新回到起點。
惟怕中共侵入臺灣,也怕臺灣藉韓戰出兵擴大中美戰爭,39年(1950) 6月 29日杜魯門總統封鎖臺灣海峽。
蔣介石則藉此機會擴大對美宣傳,他期望使美國人相信,在臺灣他有 1支堅強部隊伺機打入中國。
為此,他經常不顧杜魯門封鎖禁令偷襲中國海岸,並呼應麥克阿瑟(Dauglas Macarthur)開闢第 2戰場,疏解美軍在韓戰壓力。
蔣介石表示要派遣三個精銳師參戰,卻為華盛頓參謀本部拒絕。
事實美國華府顯然早對蔣介石軍隊評估,知道具有作戰能力軍隊不足 5萬人。(一七三 387頁)
杜魯門甚至批評:「他的軍隊會有什麼用?」
他舉中國內戰為例,徒然浪費美國援助和裝備,他又補充說:「他從來就不像個樣子。」(二四二 79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