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 中國石油問題

事實上胡錦濤統治中國,並非意料中順利。
中國問題,不僅是經濟快速成長下,帶來的社會貧富懸殊與失序問題,此外,還有伴隨經濟改革而來的民主化及自由化需要。
2001年時,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時,對外經貿的承諾,以及中國與東協簽署自由貿易區,也會讓大批東協的農產品進入中國,在在都會影響中國已十分嚴重的失業和農民問題。
另外,中國東西部開發不同調,若不快速加緊西部開發及建設,也會造成國內嚴重的對立等問題,可謂百廢待舉。


對於國外部份,若不言及臺灣,表面上中國與俄美日外交雖能維持友好,但中美關係仍有很多變數,特別是美國,非常顧忌中國的崛起,因中國地大物博,人口多,若強盛起來,不但會搶奪東南亞的支配權,也會成為美國未來的對手。故為防止中國的興起,美國不但協助日本逐步恢復軍事武力。同時,也與澳洲和印度聯合,企圖把中國繼續封鎖在中國的範圍內。


所以說,面對這詭譎多變的世界局勢,中國如何突破這些外交困境,尤其是美國的封鎖,就成為胡錦濤外交的考驗。面對中國崛起的疑慮,雖然胡錦濤一再以「和平崛起」為說詞,並以「和平社會」、「和平世界」、「和平發展」,建設現代化中國,成為有利世界的「三和」為號召。但似乎仍無法取得大多數國家的認同。尤其對爭取國家建設所需的石油,因石油攸關中國建設成敗,使得石油取得,便成為胡錦濤上任後,首要克服的困難。


事實上,中國 1993年以前仍是石油輸出國。隨著國內經濟蓬勃發展,汽車銷路激增,成為與日本和美國一樣,須緊抱中東產油國才能生存。 2002年 7月,美國美中安全檢討委員會,就曾提出報告說,「中國愈來愈需要進口能源,可能促使中共與伊朗、伊拉克和蘇丹等國走得更近,而美國則指控這些國家支持恐怖活動。」接著報告又說:「驅使中國與支持恐怖分子的政府改善關係,其最重要的原動力,是中國對外國石油的依賴,這種依賴預料在未來十年內,將有增無減。」(三五一  7頁)


為改善中國能源,中共除增加國內生產,也從澳洲和西伯利亞進口石油,但仍不敷所需。
根據統計,過去十年中國原油消費成長,佔全球四分之一,成為全球消費成長最快國家,到了 2030年,中國進口的石油,將相當於美國目前的進口量,成長八倍,所以國際能源總署執行長普里多說:「中國的能源發展不僅對其本國很重要,對全世界也很重要。」而中國資源部長田鳳山也說:「石油資源的供給面風險將大增,將使國家確保石油資源,和政經安全的能力受到考驗。」(三五一  7頁)


中國對石油的需要,根據  2005年進口統計,每年約需八億四千萬桶,相當台幣一兆六千五百億元。
隨著中國經濟成長大幅擴大。而石油來源,主要有西伯利亞、哈薩克、伊朗、沙烏地阿拉伯、蘇丹、查德、奈及利亞、加彭、安哥拉、肯亞、坦尚尼亞、委內瑞拉、古巴等國。而這些國家中,很多是與美國敵對,像 2005年與中國簽訂購油協定的伊朗,被認為是以油價資助伊拉克,且發展核武的國家。而沙烏地阿拉伯則是美國入侵伊拉克後,與美國出現裂痕,中國乘虛而入成為該國最大買主。至於蘇丹被稱為恐怖份子的政府,過去與美國不睦,而位於蘇丹旁的查德,境內就有蘇丹支持的叛軍,中國期盼這些叛軍取得政權,中國就可接管該國石油,但卻遭來美國和歐洲國家的非議。


最可笑的就在中國四出搶油之際,美國仍未警覺,竟搶到其門口。
2005年7月,中國海洋石油公司,差點以一百八十五億美元,併購美國能源公司優尼科,後因美國國會察覺,反映激烈,逼得中國只得撤標。而古巴也在 2006年,同意離美國領海八十公里的佛羅里達海峽,讓中國進行石油探勘。


不管美國的反應如何,中國四出搶油作為,在在說明中國缺油的嚴重性。所以胡錦濤從當上國家副主席起,為了討好產油的世界各國,就四處做好人,打出中國友善的旗幟。 2000年在上海成立「中非經濟論壇」,將非洲二十八個國家一百九十項商品列為零關稅,更主動打消非洲,超過台幣三百八十億元債務,2005年更增加雙邊貿易總額,至台幣一千三百億元,其貿易額與過去相比成長四倍。


2001年 6月 15日中國又與俄羅斯、哈薩克、吉爾吉斯、塔吉克和烏茲別克等六國,透過非洲模式,在上海成立「上海經濟論壇」合作組織,簡稱 SCO,由中國提供許多優惠入會辦法,使得伊朗和印度都有意參加,被評估將來可成為掌握全球原油和天然氣的另一重要組織。尤其對俄羅斯,中國不但主動幫助解決車臣問題, 2002年 12月俄羅斯總統普亭訪中,兩國更因彼此需要,達成韓鮮半島非核化、以及和平解決伊拉克問題。


2003年3月胡錦濤接任國家主席,開始馬不停蹄訪問各國,首先出席上海合作組織領導峰會, 5月 27日前往莫斯科,與鄰國俄羅斯簽訂「戰略夥伴關係」,共同發表聯合聲明:「雙方繼續相互支持對方維護國家統一,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的努力。」
聲明中雖也談到臺灣和西藏問題,俄羅斯表達尊重中國立場(三四九  8頁),而胡錦濤所要的,則是北方的穩定。


有了穩固的北方,其次就要改善南方與東南亞的關係。
2004年 12月 1日中國與東協簽署自由貿易協定。當時與東協對話的國家,計有日本、南韓、紐西蘭、印度和中國等國,但只有中國採先同意後談判手法,與東協各國簽訂全面經濟合作協定,並宣示在
2010年前,建立世界最大的自由貿易區。這說法卻讓很多國家存疑,果然不久,與中國簽訂協定的泰國,發現市面上早已充斥中國各樣農產品,嚴重打擊了泰國農村生活。而泰國農產品要進入中國,卻遇到許多的困難。


有了穩固的周邊關係,胡錦濤開始了一系列歐美訪問, 2004年先拜訪南美洲阿根廷、巴西與智利,所謂 ABC三大國。
同時利用 2005年,在莫斯科和蘇格蘭召開的國際會議,分別與布希兩度會面,並由布希提出邀請,利用聯合國六十周年 9月舉行特別高峰會機會,邀請胡錦濤順道訪問華盛頓。而胡錦濤基於人情並不反對,並利用此機會拜訪多國,故將加拿大,以及名列世界第五大產油國,第九大輸出國,卻不肯加入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的墨西哥,也加入拜訪行列。
何況墨西哥 2003年,就與中國簽立了「戰略夥伴關係」,隔年又成立「中墨常設委員會」,更是該拜訪對象。


結果由布希邀請, 2005年 9月胡錦濤訪問美加墨三國,卻因中國企求利用機會,增添胡錦濤國內聲望說是「國是訪問」。
但美國因聯合國六十周年高峰會,高達一百二十二國參加,順道訪美者不計其數,為一視同仁不做「國是訪問」,全部定規為「官式訪問」,引起中國抗議。就在雙方爭執時,不料美南發生卡翠納颶風(Hurricane Katrina)破壞河堤,水淹紐奧良事件,造成死亡上萬,損失高達二千億美元損失,最後不得不將拜會取消。但7日胡錦濤抵達美國時,仍以「會外會」形式,在白宮草坪接受布希總統軍禮歡迎,下午並安排在美國會演講,同時也安排胡錦濤至布希母校耶魯大學演講。

至於演講時間,因「平藏」成名的胡錦濤,在中國人權聲望極差, 2007年美國「大觀」雜誌,還將他列名為世界第四大獨裁者,除蘇丹總統巴席爾,他在達佛區施行種族滅絕,四年來屠殺超過二十萬人,造成五百多萬人流離失所。其次北韓頭子金正日,再來就是伊朗前領袖何梅尼,接著就是胡錦濤。根據美國國務院認定,在胡錦濤領導下,中國有二十二項侵犯人權記錄,除迫害藏獨和疆獨,還包括刑求、強迫墮胎、勞改、拘禁宗教人士、政府貪瀆、限制言論自由及媒體自由等。(三五○  2)故為避免法輪功、人權團體、台獨、疆獨、藏獨等前抗議,故對演講時間自始保密到家。


對兩國間未舉行的「國是訪問」,則延至 2006年舉行。
沒想到 4月 1日,美國在白宮草坪迎接胡錦濤,就在他發表演說時,《大紀元時報》記者也是法輪功學員王文怡鬧場,
大聲以:「胡主席,你的日子不多了!」
又以:「共產黨是大騙子!」
在場中大喊,後雖立刻被架開。
但對美國總統布希言,「國是訪問」卻發生這起意外事件,不只使他尷尬,也成為世界的頭版新聞。


這是胡錦濤拜訪美國的情形,但對加拿大和墨西哥訪問,則繼續以「國是會議」名義進行。
中國為了搶油可謂耗盡氣力,除胡錦濤外,中國總理溫家寶也不例外,2006年 6月,被形容到非洲搶油,所謂七國之旅,拜訪了非洲的加彭、安哥拉、肯亞、蘇丹等重要供油國。
中國一昧味討好非洲,使其貿易地位取代法國,成為除德國外,非洲的第二大貿易國家。


2006年9月,可說是中國外交特別忙碌的一月,不只溫家寶訪問莫斯科,發表支持俄羅斯加入世貿組織演講。
日、法高層訪中,解釋中國所為,皆為「和平崛起」。東協十國也在該月,與中國舉行「南寧峰會」。
11月更集合非洲四十八個國家,與中國舉行「北京峰會」,以撒錢方式,拉攏小國達到反對大國目的,會中並以「世界革命領袖」自居,使北京的外交引起西方廣泛的注意。

    


:::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