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 兩岸官方會談

兩岸江陳會或官方直接會談的意義,不在會議本身,是兩岸終將在「一中原則」下簽署和平協議,讓台灣人自己告訴全世界,包括訂立「台灣關係法」的美國,台灣屬於中國的一部份,台灣問題就是中國內政問題,萬一中國武力對付台灣,中國可以內政處理,排除國際干涉。

為了讓台灣簽署和平協議,馬英九和中國相互演戲,馬英九以因應亞洲經濟整合趨勢,台灣勢必配合中國簽定《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馬英九說:「亞洲過去十年已發生驚天動地的大變化,但台灣卻沒有參加這個變化。2000年亞洲有3個自由貿易協議,到了2009年已增加了19倍,台灣還不在其中。」

又說:「從根本上看,東盟跟大陸所簽的全面經濟合作架構協議,自1月1日起正式施行,從東盟到大陸、大陸到東盟的貨物,約有9成都可以零關稅。但台灣到大陸的貨物,跟東盟有重选的立刻受到影響,比如石化業等,這些行業原來賣的東西是新台弊10元,加上9%的關稅是109元。但是東盟賣的是100元,一差就差了9元,競爭會非常出力。」

馬英九強烈主張簽定《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說是「幫助人民做生意、提高臺灣競爭力」,為證明主張有理,他舉國內學者向在台外商調查說明說:「如果台灣與大陸簽了ECFA,外商在台灣的投資都會增加。不但在台灣的外商投資增加,還會有別的外國廠商也會到台灣進行直接的投資」。
換句話說,馬英九堅持與中國簽定《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台灣勢必開始兩岸協議談判,在得不到台灣人民信任之前,協議由淺入深,先從影響兩岸事務性內容,像兩岸郵電、交通往來的談判開始,這是 2008年 6月台灣代表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與對岸代表海協會會長陳雲林,俗稱「江陳會」,首次在北京舉行,達成兩岸直航和通郵由來。江陳會總共八次會談。到了第九次會談,台灣海基會董事長改為林中森,中國海協會會長改為陳德銘領導,俗稱「林陳會」,也會談三次,若包括博鰲會談時的會中會,總共四次。

2015年底兩會總計十一次會談,皆以交叉易地舉行,第一次在北京舉行,簽署「包機會談紀要」、「關於大陸居民赴台灣旅遊協議」。
2008年 11月第二次在台北舉行,簽署「空運協議」、「海運協議」、「郵政協議」和「兩岸食品安全協議」。
2009年 4月第三次在南京,簽署「兩岸共同打擊犯罪及司法互助協議」、「空運補充協議」、「兩岸金融合作協議」。

2009年12月第四次在台中舉行,簽署「兩岸標準檢測及認證合作協議」、「兩岸漁船船員勞務合作協議」和「兩岸農產品檢驗檢疫協議」。
2010年6月第五次在重慶,簽署「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兩岸智慧財產權保護協議」。
2010年12月第六次在台北,簽署「兩岸醫藥衛生合作協議」。
2011年10月第七次在天津,簽署「海峽兩岸核電安全合作協議」、2012年8月第八次在台北,簽署「兩岸投資保障和促進協議」和「兩岸海關合作協議」。

雙方會談,因海基會和海協會負責人更換,雙方改變由林中森及陳德銘主持的「林陳會」,2013年6月第九次在上海舉行,簽署了台灣社會正在爭議,政府也沒有經過評估,對台灣未來影響的「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
2014年2月第十次在台北舉行,簽署「兩岸氣象合作」、「兩岸氣象監測」和「兩岸租稅協議」。

兩岸由海基會及海協會代表談判,初期涉及的談判,多屬事務性接觸,隨著談判內容深入,像海關和關稅協議,都須對方首肯方能成就的事,而中國也希望達成一中的各種協議,都能由官方出面簽署,因此談判內容深水化、表面讓利的經濟合作政策逐漸出寵,甚至重要到必須官方協商才能辦理。所以兩岸談判,2014年2月開始,協商即分頭談判,一般事務歸兩會,重要政策則由陸委會和國台辦官員直接談判。

重要決策由兩岸主導,陸委會主委王郁琦和國台辦主任張志軍,所謂「兩岸事務首長會議」,2014年 2月在南京拉開「王張會」序幕。主要議題為「兩岸參加區域經濟整合」、「兩岸互設辦事處」,夾雜著「學生醫療照顧」、「兩岸新聞媒體常駐」,以及「官方聯繫機制」等移轉世人注意的話題。
「兩岸事務首長會議」總計召開三次,2014年 6月第二次「王張會」,張志軍訪問台灣各地,與高雄市長長陳菊唔談時遭到民間抗議。張志軍此次台灣行,台北市長候選人馮光遠趁勢呼籲中國,無條件釋放中國被捕異議人士高瑜、浦志強、徐友漁、郝建、劉荻、胡石根等人。

2014年 11月,「王張會」利用亞太經濟合作會議在北京舉行,雙方確認在九二共議主題下,協商兩岸互設辦事處、陸客中轉、雙方共同參與區域整合等問題。兩岸官員「王張會」從外表看,像是談判更上層樓,兩岸脫下兩會「白手套」,直接互稱官銜的談判,馬英九以「相互不否認治權」大肆宣傳,視為任內重要政績。但從遠處看,兩岸對談中國不斷拋出「讓利」協議,目的誘導台灣深入「兩岸合作經濟框架」,在「一中原則」下,有理由封鎖台灣對外簽定貿易協議。

像「兩岸首長會談」同時進行第十次「兩會談判」,中國釋出許多協議,如兩岸互設辦公室,並以雙方頭銜互稱,表面尊重台灣,關心的卻是「服貿」通過立法院。這是「兩岸經濟合作架構」支柱,有了服貿、貨貿、及自由經濟貿易區。再加上金融MOU協議,就如同袁紅冰形容,台灣經濟全被中國綁架,中國產品都可冠上MIT(台灣製造),請問台灣還有那個產業可以生存。

台灣人認為「捉雞也要蝕把米」,台灣只知低頭吃米,卻忘掉頭頂上的雞寵。正當台灣人憂心,對馬英九統派一意孤行,抗議無效,正覺無奈之際。「上帝憐憫台灣」,2014年 3月立法院不經討論,立法院內政輪值主席張慶忠立委,綽號「半分鐘」,在野黨反對下,自備麥克風,對「服貿協議」以30秒,由黨內多數立委快速表決通過。

通過過程粗糙無理,讓台灣黑島青年聯盟等愛台團體捉住機會,以服貿協議黑箱作業理由,在黃國昌、林飛帆、陳為廷等人領隊,透過網路號召50萬人走上街頭,總統府前抗議,並且佔領立法院和行政院,史稱「太陽花學運事件」。這個運動直到立法院同意暫停「服貿協議」,先行通過「兩岸協議監督條例」,經過監督審查後才能生效,有效遏阻馬英九透過「兩會」或「兩岸首長會談」,輕易與中國簽訂協議的事。

兩岸一事未息一事又起,太陽花學運剛結束,還在餘波盪漾,接著又發生駐美大使金溥聰,因為安排「馬習會」與陸委會副主委爭風吃醋的事,金溥聰為搶功勞,不讓張顯耀插手「馬習會」,特意調離陸委會副主委,希望調到南部當國營事業董事長,結果被拒,2014年 8月竟以「共諜」罪名加諸其身,準備以「外患罪」和「洩露國防以外機密罪」查辦,造成社會很大轟動。

「共諜案」後來走入官司,張顯耀被判無罪,配合馬金,溝陷張顯耀為共諜的陸委會主委王郁琦,只得辭職走人, 2015年 2月改由國防部副部長夏立言擔任。馬金等人隨便指責別人共諜,特別是參與中國談判的陸委會副主委,當然引起中共不快,也使國內無人敢擔任兩岸談判,兩岸談判幾乎停止。
直到 2015年 5月兩岸重回談判,在金門舉辦第一次「夏張會」,若加入過去首長會議則為四次。然而不管是在金門的夏張會,或是 2015年 10月在廣洲舉行的夏張會,被發現會談內容雖然增多,是否落實,端視中國臉色,如果對台灣有利,像三次同意讓台灣加入國際或區域經濟合作議題,不是無下落就是被拖延,無法按簽署協議施行,台灣反遭中國綁死。

台灣不管是蕭萬長出席APEC會議或博鰲論壇,多次提出意見,馬上被打臉。
即使訴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也是一再跳針重申:
「不違背一中原則情況下,作出妥善安排」。(四七四)
兩岸事務首長會談結果,卻是卡死自己,可以看出馬英九政府是多麼無知和阿Q,難怪民調低並被罵賣台。

     


:::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