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2 作票的國民黨

雖然蔣介石父子設計的二層統治體系中,臺灣選舉縱使失敗,只是下層政體的改變,無礙蔣經國獨裁統治。
只是臺灣小島,若執政黨當選縣市長或省議員只佔很少比例,不只成為國際笑柄,也會成為黨外攻擊鏢靶。
曾任高雄縣長余登發就曾調侃說:
「全臺 21縣市長,假如都給黨外拿下來,國民黨倒不倒就不要緊了。」(二○一83頁)
為此緣故,蔣經國必須使出渾身解數,阻礙黨外當選,他除用買票,也用監票和作票交叉運作方式操控選舉。


最有名例子是 61年(1972)郭雨新競選,由省議會間接選舉的監察委員,國民黨省黨部主委坐在票口箱上監票,亮票後才能投票下,使原與黨外省議員計劃好,穩定當選的結果卻以零票落選。(二○一  22頁)
同樣是 64年(1975)為阻止郭雨新當選立法委員,利用創記錄的廢票8萬多張使他落選。
66年(1977)「中壢事件」,可說是民眾對國民黨作票不滿,激盪衍生出的街頭抗議。
70年(1981)代替余登發出來競選的余陳月瑛,得票 20萬 9千多票,以 3,617票些微差距落敗。
74年(1985)陳水扁競選臺南縣長,在民眾擁戴的旋風下高票落選。

不幸落選的陳水扁謝票時,意外在關廟鄉東勢村,因村民張榮財駕駛農用拼裝車煞車失靈,撞到陳水扁夫人吳淑珍,使她終身與輪椅為伍,身體持續惡化至今。而張榮財因此被冠上「國民黨劊子手」臭名,忍受鄉民不斷指責。雖然此事件後來在陳水扁寬容下,第二次出庭就撤回告訴。卻也被衍生成為「政治迫害」事件,成為每次選舉,陳水扁受害的政治訴求,直到 89年(2000)陳水扁總統大選,仍被使用成為批鬥國民黨武器。


國民黨公開作票或買票,幾乎到「路人皆知」。
國民黨為教導無知的孩童,仇視黨外人士,竟以教育二分法,誣指黨外人士為壞人,國民黨則是好人教育下一代。(二○一  58頁)
蔣經國為求國民黨長治,除以各種手段攔阻黨外當選且為取得臺灣人信任,勤跑基層塑造親民形象,也以簡潔住居和樸素衣著表明廉潔。不管內容是否虛偽,簡樸的表面確實獲得百姓認同。
從 80年代起以「擴大參與」,開始第2次的人事變革,俗稱「吹台青」,讓更多的臺灣人參與政治。

73年(1984)更使與黨外較少恩怨的李登輝成為副總統候選人。且在施政過程中,對外一再強調「民主憲政」與選舉過程的「公正、公平、合法」。
但不管他如何對外強調,直到他逝世,國民黨的選舉買票,仍被國人視為最大的恥辱。
為挽救國民黨選戰劣勢,為求勝選不計後果,72年(1983)中央民意代表選舉。
在關中主導下臺北市全部提名金牛競選立委,推出以買票全員當選的「7喜計劃」。
這次勝選雖使國民黨軍心大振,但財團進入政治界,不僅使國民黨蒙上「金權政治」罵名。
同時,這些財團在立法院以蔡辰洲為主,利用特權政商掛勾, 73年(1984)終於爆發了臺灣有史以來最大超貸的「國泰十信」案。
十信倒閉使很多人受害,總統府秘書長蔣彥士不得不下臺。

   


:::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