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 郝伯村辭職

80年(1991)5月雖說郝伯村推舉陳履安出任國防部長,但為鞏固軍中勢力,郝伯村經常主動到國防部召開軍事座談會,引起陳履安不滿向李登輝埋怨。加上郝伯村經常傳喚非轄屬的參謀總長到行政院也引起怨言。這些動作李登輝雖未採取任何行動,但到 7月立委葉菊蘭突然在立法院,公開質詢郝伯村私下於參謀本部召開軍事會議,破壞憲政引起全國譁然。

民進黨醞釀提出不信任案,要求撤換行政院長,行政院與立法院關係劍拔弩張。
而行政院也將可能是國防部提供給葉菊蘭的質詢內容,誤以為總統府主任蘇志成提供,目的是打擊郝伯村。
加上事件發生後,總統府發言人邱進益對外發表:
「每一個人都應該對國家效忠,這是一個新方向,我們做任何事情不要看個人而要看國家。」(一三四  96頁)
將郝伯村軍事會議視為個人問題引起郝伯村不滿,雙方關係緊張。


郝伯村的強烈性格,總統府與他溝通都覺困難,李登輝曾回憶「郝伯村參加了總統府高層會議後,對於會中的共識經常不予執行,回到行政院採取的是自已的一套。」(《李燈輝執政告白實錄》,九八頁)
而且在他任內將民進黨視同臺獨,由於堅決反對臺獨,故在立法院經常與民進黨產生極大衝突。
在民間反對聲下,同屬非主流的林洋港,卻主張郝伯村仍應留任,他說:「從權力分配角度看,郝院長有四、五百萬票」。
直到 81年(1992)12月臺灣舉行首次的國會全面選舉,該次選舉,國民黨喪失許多立院席次,加上黨內中生代也不支持,使得郝伯村爭取續任行政院長產生困難。


82年(1993) 1月民進黨立院黨團推黃信介、張俊雄競選立法院正副院長,並要求郝伯村月底前總辭,否則將結合社會力量抗爭到底。
而民進黨中常會,也推舉施明德、謝長廷、邱義仁等三人組成抗爭小組,要求郝伯村月底前總辭。
在此情況下,李登輝認為時機成熟,政府應該開始順應民意,建立立法院改選後,內閣總辭的憲政慣例。
故而要求郝伯村提出總辭,但為郝伯村以沒經過中常會確認為由加以拒絕,閣揆總辭卻要由國民黨中常會來決定,反被李登輝斥罵:「沒有這回事。」(一三四99頁)

國民黨又陷入內鬥。
後來郝伯村又提出以林洋港為行政院長,邱創煥為黨秘書長為替代條件,都遭李登輝拒絕。
82年(1993) 1月 30日國民大會第二次臨時會閉幕,朝野國代當著郝伯村的面高喊:「郝伯村下台!」
刺傷郝伯村的自尊心,回到行政院即發表不再續任的聲明,同時遞出辭呈,使內閣總辭問題終告一個段落。


同年(1993)2月,民進黨針對「聯合內閣」問題,做出「依政策上的考慮才做聯合,但不依人事上的考慮做聯合」的決議。
不久後,李登輝接見民進黨立院黨團施明德等十五人,徵詢對閣揆人選意見,但民進黨自知人少,故僅就黨營事業開放民營、開放電子媒體、以臺灣名義加入聯合國等問題提出意見。
2月23日,立法院行使閣揆同意權,連戰以一百多票出任閣揆。
李登輝讓臺灣省主席連戰,接續就任郝伯村的行政院長遺缺,對於臺灣省主席一職,李登輝原屬意內政部長吳伯雄或駐日代表許水德接任。後在連戰建議下,為消弭省籍意識,更改過去臺籍人士才能擔任的慣例,改由黨秘書長宋楚瑜接任,至於黨秘書長則由許水德擔任。

   


:::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