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政隆 台灣史研究室
李政隆 台灣史研究室
李政隆 台灣史研究室
李政隆 台灣史研究室
李政隆 台灣史研究室
李政隆 台灣史研究室
Toggle navigation
李政隆 台灣史研究室
:::
主選單
線上書籍
影音播放
登入
登入
帳號
密碼
登入
:::
所有書籍
「第六章 日治時期」目錄
MarkDown
1-2 日軍來台
1. 日本明治維新
1-1 中日甲午戰爭
1-2 日軍來台
2. 日本治台初期
2-1 臺灣鐵路改建
2-2 日本早期在台教育
2-3 臺灣人抗日
2-4 日本在台徵兵
2-5 腐敗的日本官僚
3. 武官總督治台初期
3-1 三大調查
3-2 臺灣衛生整治
3-3 臺灣都市計劃
3-4 臺灣醫療設施
3-5 臺灣鐵、公路建設
3-6 臺灣港口建設
3-7 臺灣鴉片的禁絕
3-8 日俄戰爭後的臺灣
3-9 臺灣理番總督
3-10 禁絕臺灣舊習俗
4. 日治時的臺灣經濟
4-1 鼓勵日本獨佔企業
4-2 臺灣土地漲價
4-3 早期糖業史
4-4 西來庵事件
4-5 日治中期的建設
4-6 嘉南大圳
4-7 第一次大戰後的臺灣
4-8 歐洲經濟不景氣
5. 日本文官總督與民主運動
5-1 臺灣教育改進
5-2 臺灣醫學教育
5-3 廢除六三法案、臺灣啟發會
5-4 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
5-5 臺灣文化協會
5-6 治警事件
6. 臺灣社會運動
6-1 臺灣農民問題
6-2 日本退官佔地事件
6-3 臺灣農民組合
6-4 臺灣民報
6-5 日本金融風暴
6-6 東方會議
6-7 霧社事件
7. 臺灣民主運動
7-1 臺灣民眾黨
7-2 滿洲開發
7-3 軍人干政
7-4 臺灣拓殖殊式會社
8. 臺灣民主運動尾聲
8-1 民眾黨分裂
8-2 臺灣地方自治聯盟
9. 臺灣文化與藝術
9-1 臺灣音樂
9-2 臺灣新戲劇
9-3 臺灣新文學
9-4 臺灣美術
10. 日本統治尾聲
10-1 日本軍國主義
10-2 第二次世界大戰
10-3 臺灣的工業
10-4 工業蛻變時期
10-5 臺灣軍需工業
10-6 臺灣皇民化運動
10-7 臺灣徵兵制度
2-1 臺灣鐵路改建
第六章 日治時期 ======== 前期武官總督時期,指的是明治28年(1895)臺灣首任總督樺山資紀,第二任總督桂太郎,以及第三任總督乃木希典等3人。 這時期因日本初領臺灣,故其治台的方針,係以平定臺灣動亂和避免征台日人死亡為主。 首先被委以重任,則為鹿耳島人薩摩出身的樺山資紀。他曾在「牡丹社事件」中,以少佐身份隨軍來台,因此在甲午戰爭後,也以權威身份被派來台。而同行的臺灣民政局長官水野遵,則曾在明治 3年(
1870
)留學中國,被視為接收臺灣,可與中國談判的人才而被任命。 日本人來台初期,除了面臨臺灣人激烈反抗外,接踵而來的困難也很多,其中最頭痛的就是水土不合。 臺灣瘴癘之害,甚至連中國移民都無法倖免。康熙 36年(
1697
)郁永河就曾在《裨海紀遊》形容臺灣瘴癘為害之大,他說:
「瘴癘所積,人至即病,總戎王公命弁率百人戍下淡水,才兩月,無一人生還。」
康熙 56年(
1717
)陳文遠也在《鳳山縣志》述及:
「水土毒惡,歴任皆卒於官,甚至闔家一無生還者。」
(二三○128頁) 臺灣的瘴癘,根據明治 29年(
1896
)調查,當時傳染病大致有霍亂、鼠疫、赤痢、天花、傷寒、腸病毒、白喉、猩紅熱、黑死病和各種寄生蟲等。這些瘴癘,不僅使日人過去在「牡丹社事件」中蒙受重大損失。此次攻台行動,也遭受重大傷亡。像攻台先行佔領澎湖的日軍,結果 6,000多人登陸後,卻有 1,200多人感染霍亂而亡,最後集體葬於澎湖即「千人塜」由來。其中最讓日軍損失慘重,乃是明治 28年(
1895
)8月進攻彰化卻遇瘧疾,整個師困陷於此,病人擠爆野戰醫院。使原僅 164人死亡的攻台人數。暴增至 4,600多名,病患高達26,900多人,震驚全日本(二三○ 135頁)。 為避免日軍來台受害,於是開始整頓環境。 當時台北市人口約 1萬 2千人,人口雖不多,但到處養豬充斥豬糞。 此外許多地方吸食鴉片,賣淫等行為,根據調查,光妓女戶數就佔總戶數 四%左右(二三○ 46頁)。 故在 6月 7日進入台北的 2天後即設立「基隆醫院」。 6月 16日公佈「清潔法」,並開始從事台北市排水溝工程改善衛生。 並在 6月 17日宣佈統治的「始政式」後,即由總督府組織「衛生委員會」, 6月 20日並在台北大稻埕成立台北醫院前身,也是後來成為臺灣大學附屬醫院的「大日本臺灣醫院」,濱野昇為首任院長。但濱野昇旋又去職,院長一職隨著臺灣不穩的行政變更,更換不已。直到兒玉總督任內,聘請後藤新平來台就任民政長官,在他規劃下方才穩定下來。
:::
會員登入
帳號
密碼
記住我
登入
主選單
首頁
線上書籍
影音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