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 國民黨繼位之爭

85年(1996) 3月在選前李登輝曾公開表示當選後,他不會讓連戰兼任行政院長。
但選後李登輝卻以副總統無事可做,若不兼任閣揆將無法與行政接軌,這會阻礙到他特意培植連戰,推動臺灣民主的未竟事業,故改變初衷讓連戰兼任行政院長。這舉措當然引起民進黨反彈,發動「六月政改」拒絕讓連戰到立院報告,除要求大法官釋憲,也要求再行使閣揆同意權,都被李登輝以「著毋庸議」退回。事實對持有五百八十萬多張選票的李登輝,人民盼企在民選總統領導下,能大刀擴斧從事改革,但李登輝未能掌握時機,反而躊躇滿志對政治一意孤行,尤其對連戰的刻意提拔,使他後來不得不離開國民黨。
「貴人寡情」,這是台南奇美許文龍對連戰的評語。
而李登輝最受批評的地方,乃是他後來推出的新閣員都是老面孔,使人民對他改革的盼望產生了失望。


85年(1996) 12月李登輝挾著高票當選的民意,開始著手推動另一輪的憲改計劃。
他在黨內先成立以連戰為首的憲改小組,並仿過去「國是會議」模式,召開「國家發展會議」。
在民進黨等黨外配合下,從事憲政體制的改革。
事實上,臺灣政府體制,到底是「總統制」或「內閣制」,從未有規定,完全視人而定。
蔣介石時陳誠當行政院長,有時總統制,有時內閣制。
蔣經國當行政院長,就是「內閣制」。
等他當總統,又回到「總統制」。


為順應民意,他改革過去的體制,開始實施總統制,不只取消立法院對閣揆的同意權,同時賦予總統對立法院的解散權。
但惟恐行政獨裁,也賦予立法院可對行政院長提出不信任的倒閣權。
最重要的是,將蔣介石時代被批評為獨裁而設,疊床架屋的雙層體制,將其下級的省政府和省議會予以虛級化。
同時亦提出對弱勢團體,像原住民和殘障團體的福利保障。
「國發會」這些共識,後來皆在 86年(1997) 7月由國民大會增訂憲法予以落實。


蔣經國死後,李登輝繼任總統,他對民主政治改革,囿於傳統體制,避免引起過激反彈,他採取漸進改革方式,因此推動速度較慢,所需時間較長。事實上,國民黨在民間仍佔優勢的環境下,以不流血拉長時間的改革雖是有利。
但相對的,其接班人則變成非常重要,故而李登輝刻意提拔連戰。


這位出生中國,自已形容小時都穿補釘衣服,非常貧窮的連戰。
臺灣光復後,隨著父親連震東,在陳儀時期擔任包括臺北、基隆、桃園、苖栗等在內的臺北州接收委員會主任委員。
與當時很多流亡中國的臺灣人,像黃朝琴等,都因未知的理由變成巨富。
這些人事後都詭稱係受惠於祖產,但在臺灣親人都否認下,仍能致富,可見他們的能耐。
而其祖父連橫,更是《臺灣通史》的作者,直接以歪曲史實,漢化臺灣的名人。
不管如何,從蔣介石來臺後,繼其父親後仍為高官的連戰,已成為李登輝不惜與黨外對抗,甘冒違背競選政見被罵背信,且在許多好友像企業家許文龍等人,以「貴人寡情」相勸下,仍不改其志的支持連戰。


而李登輝痴情式的指定連戰,來繼承推動未來的民主政治,原是可輕易達成的目標。
但不幸,因推舉行政院長時,對該職有興趣的宋楚瑜,以為李登輝不會讓連戰兼任行政院長,卻因此丟失機會。
宋楚瑜,這位自認蔣經國死後,對李登輝代理主席、黨主席及總統選舉中有功的宋楚瑜,對李登輝自承無省籍意識,卻一昧培養連戰的作法,迭有不滿。


但在省籍及實力的考量下,僅能屈就李登輝的安排。這種無權位就無實力的憂患,使宋楚瑜從黨秘書長時,就蓄意培植黨內他個人的勢力。而調任省主席,正巧成為可直接加惠這些樁腳,及地方的職位。對宋楚瑜言,有如「背水一戰」的省主席,成為攸關其成敗的關鍵,故特別賣命培養他的勢力。


83年(1994)民選省長,李登輝力挺喊出「新臺灣人」為他站台背書,使他終而當選。
打破蔣經國起用謝東閔為省主席後,皆由本省籍擔任省長慣例,當選省長。
雖然他擔任省長的二年期間,使用超出預算多達八千多億,其中根據政府會計調查,其中四千億不知去向。(一一六  26頁)
但他利用人民稅金聯結地方黑金和樁腳勢力,則是不爭的事實。而這些地方勢力在省長選舉中,也以高票回應他,也是事實。


有了實力的宋楚瑜,不巧,連戰受命組閣,卻延攬他倚重的副省長林豐正為內政部長。
宋楚瑜對此「削藩斷臂」之舉,本有怨言。
後來李登輝又舉用與他有「瑜亮情節」矛盾的關中,成為考試院副院長。
這些作為使宋楚瑜感受中央有意圍堵的憂慮,開始發出不滿之鳴。
遂利用李登輝召開國發會議,研討精省和凍省時提出許多尖銳問題,且在國發會最後達成凍省決議時,他避不出席。
86年(1997)國大修憲期間聞知蕭萬長將取代他成為行政院長,對中央更是不滿,於是親自帶領省政府員工作激烈反撲。
這種反撲,精省後一再進行,直到 87年(1998)12月省長期滿方才終止。


李登輝培植連戰可謂用心,連戰當選副總統後,不僅不顧輿論讓其出任行政院長。
不久又發現連戰上任後,不只引起立法院圍剿,而民間也發生激烈的倒閣運動。
而且許多社會重大案件無法破案,像桃園縣長劉邦友血案,白曉燕命案等,都成為連戰施政的缺失,為堵住此缺口。
於是在 86年(1997) 8月匆匆改換蕭萬長為行政院長。蕭萬長曾是宋楚瑜屬下及好友,在國大修憲期間為精省問題,銜命與宋楚瑜折衝,李登輝並以折衝成功後,相許出任行政院長。
不料這消息竟傳至宋楚瑜耳中,引起更大反彈,不僅以「賣友求榮」譏諷蕭萬長,且加深對李登輝的誤解。

     


:::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