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實施「二五八」金改,因 90年(2001)第三季逾放比高達 7.79%,若加入「觀察」逾放比則達 11點 53%,創下歷史新高。廣義的說,這些逾放金額已高達一點六三兆,政府意識到逾放快速增加確實威脅金融體系,故有「二五八」金改政策。
為了配合政府政策,三商銀等官股銀行首當其衝,無不積極降低逾期放款。最快的方法,乃是以 2折至 3折的低價,出售不良債權(NPL)給金融資產管理公司(AMC),卻給了存心倒帳的企業一個機會。《自由電子報》登載,三商銀表示,AMC收購了NPL的後續處理,銀行無權管轄。不少債務人利用此漏洞,成立新公司或借他人名義,以最多只付 50、 60%,就取回遭銀行拍賣的擔保品相當划算。對於這種快速出賣債權給AMC,三商銀主管表示,即使銀行已仔細評估NPL標售底價,但礙於時間也不敢喊高價格,無擔保的債權只能賣 2折多一點,有擔保的最多也是 3、 4折,因此屢遭外界抨擊賤賣家產。然而銀行也學到經驗,紛紛自行成立AMC,債權從右手到左手,等於自己買債存放在自己銀行裏,就可表面降低逾放比,符合政策需要。
只要時間拉長又碰到好景氣,回收比例相當高。所以這些銀行主管,對於過去急於處理 NPL,只能當是憾事。(三五○ 8)
像這樣子,陳水扁總統竟還有臉對外吹牛說:「本人特別將民國 90年定為『金融改革元年』。」
而「二五八」金改的缺失,後來從中興銀行和中華商銀的弊端,都可看到不合理性。
中興銀行目前改名為聯邦銀行,因王玉雲經營不善,導致負債七百多億元,由政府出面強制接收,但經邱毅爆料才知,自從財政單位接管中興銀行後,將其債權以一折轉售普華財務公司,之後又由聯邦銀行以七十多億元標購取得。(三五五)
這種五鬼搬運,讓中興銀行剝下九層皮,讓聯邦銀行獲利,都可說是「二五八」金改傑作。
另外,王又曾在 96年(2007)捲款千億元潛逃美國,中華商銀才爆發其副總王令僑,早已賤賣不良債權總計三十八億元,給胞弟王令興轉投資的「翊豐」資產管理司,檢方查出這些不良債權,成交價格通常是債權金額的一折,但是翊豐卻以平均零點二四折購得,低於市價太多。再者,檢方日前也傳「陪標」的廠商詢問,發現中華商銀僅是進行形式上的比價,事實上早已內定出售給「翊豐」,交易完成後,中華商銀也未揭露此項訊息,明顯隱匿關係人交易。
從這些活生生的案例,可以清楚的說「二五八」金改政策,不僅錯誤也是個惡政, 但已造成臺灣金融無法彌補的損失。
當然也不能說陳水扁主政時,完全沒有成就。雖然臺灣平均國民生產毛額所得 85年(1996)為 1萬 3千 2百多美元,89年(2000)下降至 1萬 2千 2百多美元,至 92年(2003)又回到1萬3千1百多美元,好像在原地踏步。但在台商一窩蜂往中國投資情況下,仍屬難能可貴。至於臺灣的全球化競爭力,國際二大權威機構。世界經濟論壇(WEF)評比,88年(1999)第四名,隔年落至 11名,90年(2001)又升至第 7名,第二年又到 6名,再來的 2003年就進步到第 5名。
而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評比也是如此,從 88年(1999)到 91年(2002)始終維持在 15名和 24名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