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 一九九五年閏八月

中國實施改革開放政策後,經濟快速成長,但從 83年(1994)起中共卻大量增加軍費,頗有取代蘇聯跨臺後的強國勢力,國際輿論也開始出現「中國威脅論」。未雨綢繆,美國開始出現預防性,對中共圍堵的「圍堵政策」,對像越南、緬甸、印度、巴基斯坦等中國鄰國,採取修好或建立安全關係,這些作為都引起中共的疑懼,加上對中國的圍堵政策,也可能反應在臺灣獨立這件事上,更是引起中國不滿。於是藉 84年(1995)6月李登輝訪問美國事件,發起一連串被視為試探美國對臺態度的文攻武嚇事件。該年,中共國家主席針對兩岸關係,發表「中國人不打中國人」之八點對臺政策。


為回應善意的「江八點」建議, 4月 8日李登輝在國統會第十次會議中,發表俗稱「李六條」,兩岸均應堅持和平方式解決一切紛爭,同時在互助立場上,增進兩岸經貿往來。且允許雙方皆能平等參與國際組織,增加兩岸領導人見面研討機會等,「中國人要幫中國人」的六項大陸政策主張。就在中共不承認兩岸分治現況,企圖完全抹殺臺灣外交空間時,忽然接到美國批准李登輝應其母校美國康乃爾大學的邀請訪美。臺灣總統訪美,這對李登輝力言「走出去」的臺灣外交具有很大意義,為避免剌激中共,事先仍以秘密管道知會中共,所以在李登輝訪美前,海協會副會長唐樹備如常來臺訪問,兩岸都無問題。

所當 6月間李登輝順利在其母校,發表「民之所欲,長在我心」言講。不料對江澤民不滿的軍方,利用此機會抨擊江澤民,使權力不穩的江澤民不得不妥協,開始以李登輝訪美係從事臺獨活動,對臺開始文攻武嚇。同年7月中國對臺灣北方彭佳嶼海域試射飛彈,8月並在該區舉行11天的海空聯合演習,配合演習同時又展開對臺獨主張的連續批判,中共的目的是企圖影響該年底的立委選舉,以及明年3月將舉行的總統大選。

不料,因演習需要對公海封鎖的結果,卻造成國際的關切,不只東南亞緊張,東北亞的日本、韓國更出面呼籲美國加強亞太防禦。而且重要的是,中共的演習嚴重侵犯美國的公海航行權,自美國海軍建軍以來,美國在公海的自由航行,已視為維護美國霸權的像徵。為此,該年12月美國假稱讓「尼米茲號」航空母艦為主的數艦官兵到香港度假為由,巡行於臺灣海峽。


85年(1996)3月中共又發動三波臺海演習,並模擬臺灣機場的而做的轟炸演習,而美國為示警,又派出「獨立號」以及「尼米茲號」航空母艦群,來臺巡弋。這些作為,使原本對臺文攻武嚇期冀能達到的政治目的,不但未能達成,反而造成臺灣人對中共的反感。加上中臺間的緊張,造成中國通貨膨脹,以及在中國投資的臺商產生情緒性恐荒等的問題,使中共不得不草草結束其所謂的演習。有趣的是,當此緊張的時候,臺灣許多宗教藉此謠傳中國將打臺灣,並出版像「一九九五年閏八月」等預言攻臺的書籍。

為安定此時期的臺灣民心,李登輝將經過數月沙盤推演,可能影響臺灣政治、經濟、社會及民眾心理等問題,交叉檢討的數十種結果,說成「十八本劇本」,甚至將美國提供中共試射飛彈情形,形容為「啞彈」。事後反被說是出賣潛伏在中國的情報人員所獲得的資料,這種中傷的說法,足以說明當時臺灣內部統獨鬥爭的情形。

同年 3月,臺灣首度民選總統,選舉期間,中共在臺灣海峽進行導彈演習,美國航空母艦「獨立號」和「尼米茲號」巡航臺灣海峽。雖有中國的恐嚇,但李登輝和連戰仍以百分之五十四比例,高票當選總統和副總統,因係民選故對李登輝的權力鞏固而言,是重要的分水領。此年 4月,因應臺海危機發生後,美日發表了安保共同宣言,並做「週邊事態」防衛的新指針,也將臺灣納入其範圍。同時針對中共武力的崛起,適巧美國針對中國而做的戰區防禦系統(TMD)及臺海兩岸戰力評估的報告出爐,美國認為面對北韓和中國的飛彈威脅,TMD是必要完成的。但對臺灣是否加入TMD,因怕剌激中共而有所保留,但臺灣對美國的探詢,則以臺灣為主權獨立國家,應有充份自衛權,至於是否加入TMD,則視中共的動向而定。

   


:::

會員登入